為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切實感受鄉村振興發展現狀,重慶外語外事學院國際漢語教育學院“踏尋紅跡•賦能綦鄉”鄉村振興促進團于7月12日赴綦江東溪古鎮開展2025年“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在指導老師金媛媛的帶領下,促進團一行動身前往東溪版畫街尋訪東溪版畫傳承人劉芹佛師傅。
談及與版畫的結緣,劉師傅回憶道,兒時的初次接觸便讓他對這門手藝產生了濃厚興趣,這份熱愛也成了他堅守至今的動力。
談及當前發展困境,他坦言,工業化生產的便捷與低價、網購的普及,分流了傳統版畫的市場;同時,因工作室臨近河流,環境潮濕,木質版畫難以保存。為此,他結合當地臨河多石的特點, 創造性地將版畫雕琢在石頭上,既解決了保存難題,也賦予了版畫新的生命力。
在傳承方面,他認為社會應為青年一代創造更多接觸藝術的環境,“環境熏陶,興趣驅動,不單能提高個人審美,更能激發對美的想象、對藝術創作的不懈堅持”,同時他也鼓勵年輕一輩“腳踏實地,從百姓中來,回到百姓中去,拋開功利心,創作出老百姓真真正正喜聞樂見、切實需要的好作品”
最后,金老師總結道,劉芹佛師傅的這份認真堅守不僅是對非遺版畫的精細雕琢,更是對藝術信仰的虔誠守護。他在每一道劃痕里沉淀著匠人的執著,在每一次落筆揮刀中淬煉著精神的純粹,這正與當下“德育浸潤、美育熏陶”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當然,這也正是學校每年組織學生走進鄉村實踐的意義——跳出書本,在實地體驗與交流碰撞中收獲新知。
采訪結束后,促進團還參觀了當地的著名景點,如東溪瀑布、觀音古閣、烏龜石等;并在三位小導游的帶領下,走訪了南華宮、麻鄉約郵局、萬天宮,進一步感受了當地的自然與人文魅力。
傳承人以石為紙,雕琢文化傳承;青年以行踐知,感悟成長真諦。這場尋訪,讓文化扎根心底,讓教育照進現實,傳承與成長共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