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圖)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的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切實履行兵團維穩戍邊職責使命,近日,新疆政法學院“青春戍守邊疆夢 忠誠熱血兵團魂”實踐團緊緊圍繞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工作總目標,以衛國戍邊為主線,正式開啟了2025年“衛國戍邊兵團行”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征程。
聚首同燃戍邊志 誓言淬火踏征程
7月12日,新疆政法學院會議室內氣氛莊重而熱烈,“青春戍守邊疆夢 忠誠熱血兵團魂”實踐團出征動員大會在此舉行。法學院黨委副書記林楠出席會議并作動員講話,法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負責人張博博主持會議,來自法學院和司法警官學院的15名實踐團成員目光堅毅、精神飽滿,共同迎接即將奔赴邊境一線的出征時刻。


會上,林楠副書記圍繞“安全、紀律、成效”三大關鍵詞,對實踐活動進行周密部署。他表示,邊防一線既是課堂也是戰場,每一位實踐團成員要把對法治的信仰轉化為“腳下有泥、肩上有責”的戍邊行動,以法為盾守護國土,以理服人服務各族群眾,在戈壁風沙中錘煉“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的錚錚鐵骨,讓每一次巡查執勤都在祖國邊境線上刻下新時代青年的忠誠坐標,用實際行動回答“強國復興有我”的時代考題。隨后,實踐團全體成員依次上前,在《衛國戍邊請戰書》上鄭重簽名并按下鮮紅手印,指印與筆墨的交織凝成了青春向黨的赤誠,進一步筑牢了青年一代的忠誠底色。
憶三五九旅榮光 承屯墾歲月擔當
7月13日,實踐團一行來到第一師阿拉爾市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開啟了一場穿越時空的精神對話。館內的每一件展品都鐫刻著歲月的烽煙,泛黃的軍大衣上還留著戈壁風沙的痕跡,銹跡斑斑的坎土曼見證了“一把鋤頭一支槍,生產自給保衛黨中央”的屯墾歲月,一張張黑白照片里,三五九旅戰士們在荒漠中開荒種地、搭建營房的身影,讓實踐團成員深刻感受到“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屯墾精神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大家駐足于“屯墾戍邊”主題展區,一組復原場景尤為震撼:簡陋的地窩子(半地下式住房)里,煤油燈忽明忽暗,墻上貼著“向沙漠要良田”的標語,桌上的窩頭和咸菜仿佛還帶著當年的溫度。實踐團成員凝視著這些展品,眼眶不禁泛紅,紛紛感慨道:“正是這樣一群人,用肩膀扛起了鐵鍬,用雙腳丈量了荒漠,把亙古戈壁變成了萬畝良田。他們的青春沒有華麗的舞臺,卻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書寫了不朽篇章。”
沙海鑄魂存浩氣 老兵引路照初心
7月14日清晨,實踐團踏上“重走沙海老兵路”的征程。40公里的沙漠徒步,既是對體力的極限考驗,更是對精神的深刻淬煉。起初清澈的飲用水,在風沙的持續“滲透”下漸顯渾濁—細沙順著壺蓋縫隙悄然潛入,經一路顛簸與水相融,飲下時,先是帶著土腥的澀味漫過舌尖,繼而能清晰感受到砂礫在齒間輕輕摩擦。這每一口帶著砂礫澀味的水,都是對當年沙海老兵艱苦歲月的生動復刻。
正午時分,沙漠氣溫達45℃,實踐團在避風沙丘下休整,帶隊教師張博博就地組織“沙漠微黨課”,講述70多年前沙海老兵穿越“死亡之海”向和田挺進、不少戰士長眠沙漠卻無人退縮的壯舉,引發大家共鳴。隨后,實踐團全體成員面向黨旗重溫入黨誓詞,誓言與風沙交織,讓“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信念在青年心中愈發滾燙。


在新征程的號角聲中,新疆政法學院“青春戍守邊疆夢 忠誠熱血兵團魂”實踐團懷揣著對祖國邊疆的赤誠與熱愛,肩負著新時代青年的使命與擔當,即將踏上奔赴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邊防哨所的征程。在那里,實踐團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斗志和堅定的信念,全身心投入到邊防一線的事業中,用青春的汗水和智慧,為筑牢新時代兵團維穩戍邊的鋼鐵長城添磚加瓦,為形成新時代兵團維穩戍邊的新優勢而努力奮斗,讓青春之花在祖國的邊疆絢麗綻放!
來 源:新疆政法學院法學院
通 訊 員:張博博、陳佳婧、陳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