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財經大學義工協會走訪湯溪村
——攜愛叩訪,用心對話——江西財經大學義工協會暑期“三下鄉”之雙訪耆幼同行為深入了解村情,提供精準幫扶,7月12日上午,江西財經大學義工協會“七彩賦能,鄉約義夏”三下鄉社會實踐隊深入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馬鞍鎮湯溪村,在村干部帶領下,重點走訪百歲老人黃根秀及村中學生家庭。
實踐隊一組志愿者來到黃根秀老人家中,推門所見,是安臥在床的老人。走進臥室,環境干凈整潔,溫馨舒適。四年前,一場高燒讓老人臥床不起。自此,兒媳胡光花把床鋪搬進婆婆房間,悉心照料老人的飲食起居。胡光花每日清晨第一件事便是給老人翻身拍背,再烹煮軟爛易消化飯菜,親自喂食;黃根秀皮膚潰爛時,胡光花堅持一天三遍用藥水擦洗,無微不至,從未間斷。

歲月的痕跡爬滿黃根秀的臉龐,卻掩不住老人眼中的清澈與安詳。在與胡光花的交談中,志愿者們了解到奶奶的生活簡單而規律,喜歡靜靜看著窗外,即使腿腳不便,也常在胡光花的陪伴下坐輪椅外出透氣,對生活始終保持著樂觀積極的態度。
百歲的生命刻度,因孝心的溫度而延長。面對贊譽,胡光花笑著說:“她(黃根秀)年輕時也幫襯我們許多。我們如今所做只是反哺我們的母親而已,是應該的。”黃根秀老人的兩個兒子和女兒常年在外務工,二十多年如一日照料婆婆的重擔,幾乎全落在胡光花肩上。她用日復一日的堅守,無聲地詮釋著“孝”字最深沉、最動人的內涵。
走訪結束后,教研隊隊員徐靜蘭表示:“她的世界只剩下一扇小小的窗,四季流轉,春秋冬夏。我們年輕人多走進來,就能為她的小天地增添幾分色彩。這是對生命溫度的傳遞,更是孝道文化生生不息的傳承。”

與此同時,實踐隊二組志愿者深入村中學生家庭,逐一進行走訪。此次家訪重點關注父母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 志愿者們傾聽童聲,與孩子們面對面溝通,力求將精心設計的支教課程轉化為孩子們真正向往的體驗,而非被動的任務安排。
在留守兒童李蓉家中,志愿者們關切了解她的生活起居、家庭狀況及在校學習情況,尤其關心其學業困難和對未來的規劃。 交流中,志愿者尹珍妮、陳宇欣結合李蓉的實際情況,給予學習建議和鼓勵,并真誠邀請她常來村里的支教點:“那里有志愿者哥哥姐姐們,隨時歡迎你來聊天、問問題,特別是關于升學選擇或者學習上的困惑,我們都可以一起探討。”
走訪過程中,志愿者們向孩子們熱情介紹支教課程開設的趣味活動、創意手工課堂及寓教于樂的知識解讀,邀請孩子們積極參與,在暑期收獲知識、快樂與陪伴。

此次湯溪村之行,江西財經大學義工協會“七彩賦能,鄉約義夏”教研隊深入農戶,細致記錄百歲老人的生活狀況與孝親典范,也盡力把握留守兒童的實際需求。通過實地走訪,志愿者們深刻體會到鄉土民情,也為后續精準開展幫扶活動、傳遞社會關愛奠定堅實基礎。為老人送去精神慰藉,為兒童點燃學習熱情,這份源自青年學子的責任與溫度,正是“三下鄉”實踐服務精神在湯溪村的生動寫照。(通訊員:金婭思 曾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