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程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三下鄉”實踐團在清水村開展“探索氣象奧秘 播撒科學種子”氣候科普教育活動
2025年7月13日,為提升鄉村兒童科學素養,啟蒙環境保護意識,湖南工程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今日走進岳陽縣新墻鎮清水村,精心組織了一場主題為“小小氣象家,守護地球家”的氣候科普教育活動。活動以生動有趣的形式,深入淺出地闡釋氣候知識,在孩子們心中點燃了探索自然、熱愛科學的火種。
圖為實踐成員與孩子們的大合照 王愛然供圖
【寓教于樂,解碼氣候奧秘】
團隊成員化身為“氣候科普導師”,摒棄灌輸式教學,巧妙運用直觀教具、動畫短片和互動實驗,構建起引人入勝的探索場景。他們首先通過精美的地球儀和大氣層結構模型,形象展示了地球氣候系統的整體框架,引導孩子們理解“氣候”與“天氣”的區別及聯系。
“大家看,這個透明的‘罩子’就像我們的大氣層。太陽光帶來溫暖,但部分熱量會被大氣中的氣體‘留住’,這就是自然的溫室效應,它讓地球溫暖宜居。然而,人類活動排放的過量溫室氣體,就像給地球蓋上了過厚的‘被子’,導致全球變暖……”志愿者借助精心設計的“迷你溫室”對比實驗,將抽象的溫室效應原理直觀呈現。孩子們屏息觀察溫度計的細微變化,驚嘆于科學現象的同時,深刻理解了氣候變化的科學基礎。
圖為志愿者帶小朋友做迷你溫室實驗 張佳瑩供圖
【聚焦影響,根植環保理念】
科普不止于現象解釋,更著眼于責任啟蒙。志愿者們結合全球及本土實例,用孩子們能理解的語言,闡釋了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天氣增多(如暴雨、干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等深遠影響。特別展示了清水村周邊生態環境圖片,引導孩子們思考氣候變化與家鄉水土保持、農業生產的關系。
“保護地球,我們能做什么?”面對這個核心問題,團隊設計了“低碳生活小衛士”承諾環節。志愿者列舉了節約用電、減少浪費、綠色出行、愛護草木等具體可行的環保行動,鼓勵孩子們從身邊小事做起,爭當環保小先鋒。孩子們積極響應,紛紛在“綠色承諾樹”上按下手印,許下守護家園的諾言。科學知識與環保責任在此刻緊密相連,深植于幼小心靈。
【啟迪未來,賦能鄉村教育】
此次氣候科普活動,是湖南工程學院學子響應國家提升全民科學素質行動綱要、服務鄉村教育振興的務實之舉。團隊充分發揮專業所長與創新思維,將復雜的氣候科學轉化為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學習體驗,有效彌補了鄉村科普資源的部分短板。
科普教育是點燃鄉村兒童科學夢想的關鍵一環,我們將持續支持此類活動,引導青年學子在實踐中厚植家國情懷,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為培養未來具有科學素養和環保責任感的公民貢獻力量。一顆顆探索科學的種子,已在清水村的沃土中悄然播下,靜待花開。
通訊員:劉家驊 姜曾艷 鄧鴻濤
攝影:張宇寧 張佳瑩 王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