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大學“志青春”支教隊辦鄉村美術展,童心繪就多彩夢(2025年7月20日電)(通訊員:朱清濤,任夏楠)
7月18日,在亳州市渦陽縣公吉寺鎮王大樓中學的簡陋教室里,一場別開生面的美術展悄然綻放。這場由安徽工程大學“志青春”公益支教隊精心策劃的展覽,沒有豪華的展廳,沒有專業的燈光,卻以最質樸的方式展現了鄉村孩子們的無限創意與純真夢想。
圖為王大樓中學三四年級同學粘土作品。(朱清濤供·圖)走進自然,捕捉生活之美半月前,美術支教老師朱老師的到來,為這所偏遠鄉村學校帶來了全新的藝術氣息。與傳統的美術教學不同,朱老師沒有急于讓孩子們臨摹范本,而是帶領他們走出教室,走進自然,觀察生活。在田埂間,孩子們蹲下身來,仔細端詳油菜花的形態,用秸稈、石子、落葉當作畫筆,在泥土上勾勒出心中的春天;在操場邊,他們收集廢舊紙箱,剪剪貼貼,創作出了一座座“會講故事的房子”。每一幅作品都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與想象。
畫中有情,童心繪世界步入這間特殊的“展廳”,斑駁的墻面上擠滿了色彩明快的畫作,課桌上也擺滿了精巧的折紙和粘土作品。這些作品雖顯稚嫩,卻每一筆都蘊含著孩子們的真情實感。有的孩子畫了一棵“會治病的樹”,樹干上扎著彩色的針管,她說想讓奶奶的咳嗽快點好起來;有的孩子把爸爸媽媽外出打工的背影畫在了云朵上,笑著說:“這樣他們就能飄回來吃飯了。”這些畫里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只有最純粹、最坦誠的童心,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圖為三四年級折紙作品。(朱清濤·供圖)親子共賞,愛在畫中流淌美術展期間,還發生了許多溫馨感人的畫面。一年級的韓夢研小朋友拉著奶奶的手,興奮地介紹著自己的畫作:“奶奶,你看,這是我畫的你種的西紅柿,我把它貼在了最高處,這樣老師和同學們第一眼就能看見啦!”奶奶笑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縫,連連點頭稱贊。另一邊,一年級的孫詩涵也帶著媽媽來到了畫展前,指向自己畫的畫說:“媽媽,你看,這是我畫的咱們家的小黃,像不像?”媽媽摸著他的頭,眼里滿是驕傲與幸福。這些親子共賞的瞬間,讓愛在畫中流淌,也讓美術展的意義遠遠超出了藝術本身。
圖為一年級韓夢研同學帶自己奶奶參觀美術展。(朱清濤·供圖)
圖為一年級孫詩涵同學帶自己媽媽參觀畫展。(朱清濤·供圖) 發現美,感知美,傳遞美看著孩子們在畫前嘰嘰喳喳地介紹自己的作品,朱老師深有感觸地說:“美術支教從來不是教他們畫得多好,而是讓他們發現:生活原本就充滿色彩,只需要一雙愿意去描繪的手,和一顆懂得去感知的心。”正如展廳角落里那行用粉筆寫的字:“不是我們教會了他們畫畫,是他們讓我們看見,美,一直都在那里。”
圖為安徽工程大學志·青春公益支教隊隊員朱清濤正在辦公。(張子俊·供圖)此次美術展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放飛夢想的舞臺,更讓他們學會了用藝術的眼光去觀察世界,用心靈去感受生活。安徽工程大學“志青春”支教隊的老師們用愛心與智慧,點亮了鄉村孩子們的藝術之光,讓這份純真與美好在偏遠的鄉村里綻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圖/文:朱清濤,任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