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成果,緊扣國家推廣普通話戰略部署與“文化潤疆”工作綱要,傳承軍墾精神,助力鄉村振興,7月17日,山東理工大學經濟學院“語潤棉田·經彩興疆”推普助農實踐團赴新疆第八師石河子市清泉集十一連、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新湖總場及哈密市紅星一場六連等地展一系列推普助農實踐活動,以語言為橋,助力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
一、走訪調研清泉集十一連,探尋“語言+經濟”振興路徑
在新疆石河子市清泉集十一連黨群服務中心,實踐團與連隊黨支部書記劉明明等干部召開座談會,共同探討鄉村振興路徑。“咱們這兒是多民族聚居區,部分少數民族群眾普通話聽說讀寫能力不足,平時辦個事、獲取種植信息都受影響。”劉明明坦言,除了語言溝通問題,金融知識普及滯后也制約著村民增收,調整種植結構、提升經濟素養已成當務之急。


圖為實踐團在清泉集十一連黨群服務中心與當地干部座談交流。李海碩攝
會議尾聲,實踐團成員與當地干部達成共識:推廣普通話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工程。“既要通過貼近實際的推廣架起溝通橋梁,也要用專業的金融知識宣講提升村民素養與風險防范能力。”實踐團成員表示,需構建“語言+經濟”協同機制,以語言互通為支點,撬動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區域協同發展。
二、探訪清泉集十一連居民,追溯軍墾歷史與發展脈絡
在黨群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劉明明的引導下,實踐團成員走進當地一家超市,專訪店主以追溯石河子的崢嶸歲月。“1950年,解放軍二十二兵團官兵在王震將軍指揮下進駐戈壁,‘一把鋤頭一支槍’開墾荒原,地窩子就是最早的家。”店主指著墻上的老照片回憶,195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后,大批復轉軍人、支邊青年和知識分子涌入,建起機械化農場、工廠和學校;1981年“師市合一”模式實行后,石河子在現代農業、工業轉型、城鎮化進程中飛速發展,店主言語間滿是自豪。實踐團成員認真記錄,對石河子翻天覆地的變化深表贊嘆。
在探尋歷史的過程中,石河子大學教授也加入了交流。教授詳細介紹了當地教育的發展史:教育起點可追溯至1951年軍墾官兵在地窩子里創辦的掃盲班。1958年,石河子大學前身——石河子醫學院成立,開啟了當地高等教育的篇章。經過多次合并整合,如今已發展成為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為兵團培養了大量人才。基礎教育方面,從上世紀60年代的子弟學校起步,如今已構建起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完整體系,各校均融入軍墾元素,將兵團歷史納入校本課程。近年來,集團化辦學、優質師資共享、智慧教室建設等舉措有力推動了教育質量提升。教授感慨:“石河子的學校發展史,正是軍墾人重視教育、薪火相傳的生動見證。”


圖為實踐團成員專訪清泉集十一連居民了解軍墾歷史。李海碩攝
三、赴新湖總場開展兒童防溺水推普活動,筑牢安全素養與語言能力
開展推普實踐進程中,實踐團走訪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新湖總場,進行兒童防溺水科普宣講,活動以妙趣橫生的普通話互動游戲開場,迅速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營造愉悅學習氛圍。同時,實踐團成員發放兼具觀賞性與知識性的防溺水宣傳手冊,以標準普通話講解水域風險,宣傳防溺水“六不準”(嚴禁私自下水、擅自結伴、無陪同游泳、去無安全設施水域、到陌生水域、不熟悉水性者擅自施救)及遇險呼救與救援技巧,重點剖析危險水域標識、救生器材使用及未成年人見義勇為風險等要點。


圖為實踐團成員專訪赴瑪納斯縣新湖總場開展防溺水推普活動。蔡園霞攝
尾聲的情景模擬與知識問答環節,引導兒童深度參與,既夯實安全知識儲備,又錘煉普通話聽說能力。此次活動顯著提升了當地兒童安全防范素養與自我保護技能,有效降低暑期溺水事故概率,同時搭建了國家通用語言學習平臺。
四、走進哈密紅星一場六連,青春賦能產業振興
實踐團在哈密市開展“青春賦能葡棉田,助力振興鄉村行”主題活動,將推普與農技指導融入田間地頭。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紅星一場六連開展推普助農活動。劉世威攝
在獼猴桃地里,成員用普通話與農戶交流疏果、套袋等種植技巧,講解科學施肥與綠色病蟲害防治知識,推廣普通話讓農技信息精準傳遞;棉田間,他們結合專業分析棉花生長周期管理與市場行情,鼓勵農戶嘗試機械化、智能化種植與新銷售渠道,普通話成為溝通紐帶,助力先進理念落地。“以前聽技術講座總怕聽不懂,現在志愿者講得清楚,還教我們用普通話查資料。”一名農戶說。此次活動實現知識與實踐雙向賦能,為鄉村產業提質增效注入活力。
五、實踐成效:傳精神薪火,助疆域振興
此次系列實踐活動,通過歷史探訪傳承“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軍墾精神,以“語言+經濟”調研為鄉村振興提供新思路,推進產業賦能,借助防溺水推普強化邊疆兒童安全與語言能力。實踐團以普通話為紐帶傳遞安全理念,緊扣“文化潤疆”與推普戰略,切實履行服務邊疆群眾的使命擔當。這一舉措既助力提升邊疆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效能,又深度踐行“文化潤疆”工作方針,為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青春動能,用實際行動續寫服務邊疆、振興鄉村的新篇章。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連隊負責人集體合影。李海碩攝
?。ㄗ髡撸荷綎|理工大學 李佳凝 李海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