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懷著服務縣域教育的熱情,廣東財經大學“葵陽梅語”暑期社會實踐團成員采訪了五華縣第一小學校長。本次深度訪談聚焦學校發展理念、資源統籌、政策落實、文化傳承及校地合作等核心議題,雙方共同探索新時代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路徑。
理念領航:以“做更好的自己”照亮成長之路訪談伊始,作為梅州市中小學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的李鈞校長向實踐團成員清晰闡述了學校“做更好的自己”這一核心教學理念。這一理念涵蓋學生成長、教師發展、家長協同及學校建設四大維度:致力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健全的智力、強健的體魄、突出的才藝及健康的情商。校長特別強調了他對“全面發展”的理解:“全面發展不是全優,而是在天賦基礎上讓德智體美勞同步進步。”在教師層面,要求教師具備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與工匠精神;倡導家長做到負責、陪伴、奉獻、成長與參與;著力完善學校的制度、環境、文化與設施設備。校長強調,理念的踐行體現在日常點滴,如持續維修設備、整合功能場所,特別是打造了涵蓋人文、體育、藝術、科創及非遺木偶等多元化的“文化課程”體系。這些扎實的育人實踐也為學校贏得了廣泛認可,例如榮獲:廣東省中小學數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梅州市級實驗校、梅州市科學教育特色學校等榮譽。他深刻地指出:“教育不是灌輸,而是影響;孩子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看你怎么做。”這句話道出了學校一切育人實踐的底層邏輯。
直面挑戰:統籌資源,破解發展難題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校長詳細分析了面臨的挑戰:教師缺編嚴重、隊伍不穩定(存在借調現象)、年齡結構老化、招聘困難與小規模學校超編并存的結構性矛盾。對此,學校探索出“三聯動”即專家引領、名?;?、區域聯動的教師成長機制,并建立了“種子-新秀-棟梁-長青”的梯隊化培養模式,通過分層培訓、課題研究、結對幫扶等方式,努力提升教師專業素養,補齊理論短板。這一系列舉措有效促進了教師成長,近年來榮獲了第一批梅州市優秀學科教研組等獎項。
在“雙減”政策與課程改革的平衡上,校長表示關鍵在于提升課堂效率。學校通過組織教師參與AI等新技術培訓、控制作業量、減少機械考試,并努力保障特色課程課時,力求在減負中提質增效。他明確反對題海戰術,犀利地指出:“刷題提升熟練度,但代價是興趣減弱和心理壓力——得不償失。”這為學校探索高效課堂、保護學生學習熱情提供了鮮明注腳。
文化賦能:IP構想為本土特色教育注入新活力訪談中,實踐團特別關注了學校文化品牌建設與在地文化傳承。當被問及“學校IP”形象設計時,校長展現出濃厚的興趣和開放的態度,明確表示支持打造融合五華本土特色尤其是學校優勢項目足球(在2024年五華縣“縣長杯”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暨“滿天星”訓練營聯賽中被評為優秀組織單位)和國家級非遺提線木偶的IP形象。校長特別感謝“葵陽梅語”實踐團為這一創意注入的青春活力與專業視角,并對未來可能的合作設計表達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