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安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探江淮書房,品赭麓書香”志愿服務調研團隊走進蕪湖各大書房,開展了一系列涵蓋調研走訪、紅色文化傳播、志愿服務等內容的實踐活動,以青春力量賦能城市文化建設,讓紅色基因在書香中薪火相傳。
探書房底蘊,繪文化新景
7月1日起,馬院赴蕪湖市“探江淮書房,品赭麓書香”志愿服務調研團隊的隊員們,踏著晨曦,走進蕪湖各大書房,進行實地調研,解鎖城市文化新場景。走進書房,獨特空間設計令人眼前一亮,復古與現代融合,書架錯落陳列各類書籍,營造濃郁書香氛圍。調研中,團隊與工作人員和負責人讀者交流,了解運營模式與閱讀活動開展情況。蕪湖書房不僅是藏書之所,更成為市民分享思想、交流感悟的文化平臺,憑借統借統還的模式,打造“五分鐘閱讀圈“,充分做到便民利民惠民。葵月書房的王老師表示:“書房設立也是希望讓大家多讀書,讀書啟智,讀書育人,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未來,期待其持續拓展功能,成為展現城市文化魅力、涵養市民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助力蕪湖文化建設再添活力。
傳紅色基因,潤童心成長
7月4號下午,志愿者們走進花津書院,為小朋友們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紅色文化之旅。活動伊始,志愿者們圍坐在小朋友中間,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述紅色故事。從英勇無畏的小英雄王二小到無私奉獻的炊事班長,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段段感人的事跡,深深吸引著小朋友們。小朋友們聚精會神地聆聽,不時提出天真爛漫的問題,現場互動氛圍熱烈。故事講述結束后,志愿者們手把手教小朋友們制作紅色手工。折紙紅星、繪制紅色主題手抄報……小朋友們充分發揮想象力,用稚嫩的小手,將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融入到每一件手工作品中。看著自己親手制作的作品,孩子們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此次活動,不僅讓小朋友們了解了紅色歷史,感受到革命精神,還在他們心中播下了紅色種子。志愿者們也表示,未來將繼續開展此類活動,傳承紅色基因,讓紅色精神代代相傳。
7月5號上午在葵月書房,一場浸潤著紅色基因的小講堂溫情開展。志愿者陳飛宇以生動講述,帶領小朋友們走近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時“以墨為糖”的經典故事,讓信仰的種子在童真視角里悄然扎根。活動現場,志愿者借助史料與圖片,將歷史場景緩緩鋪陳:百年前的浙江義烏柴房內,陳望道為譯《共產黨宣言》日夜伏案,專注的他錯把墨汁當紅糖蘸食,卻脫口感慨“真理的味道比紅糖更甜” 。
圖為實踐隊伍成員向小朋友們生動講述紅色故事故事結尾,有小朋友天真發問:“墨汁不是有毒嗎,怎么能吃呢?” 志愿者耐心解答,解釋這一細節并非強調墨汁可食用,而是生動展現先輩為追尋真理,全然投入、忘我的精神境界,質樸回應進而引導孩子們理解信仰的力量。正如宣講最后所說:“希望借由紅色故事,讓孩子們在書香中讀懂初心,把先輩們的精神傳承下去,長成有擔當的紅苗。”
獻青春力量,筑書香陣地
7月6日,安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暑期蕪湖書房志愿服務隊的同學們走進蕪湖馬塘書院,開展了一場內容豐富的志愿服務活動,為炎炎夏日中的書院送去一縷清涼的書香與青春的活力。
在書院內,他們分工協作,有條不紊地投入服務:在書庫區,同學們仔細整理、分類圖書,將散落的書籍一一歸位,汗水浸濕了衣衫,卻讓知識的殿堂更加井然有序;在兒童閱覽區,隊員們化身親切的“伴讀伙伴”,耐心引導年齡較小的孩子閱讀繪本故事,分享閱讀樂趣,專注的眼神與純真的笑臉在書香中交匯;學習區里,志愿者們發揮專業所長,為前來溫習的學生解答課業難題,并與陪讀的家長真誠交流學習方法和教育心得,分享實用經驗。隊長包同學稱,護書、伴讀、輔導雖累,但傳遞了知識與快樂,更深化了責任,感到充滿意義。此次馬塘書院之行,不僅是一次暑期的社會實踐,更是一場生動的勞動教育和責任擔當課。他們用青春的汗水澆灌閱讀的土壤,在服務他人中錘煉自我,展現了新時代青年學子服務社會、知行合一的責任與風采,也為這座城市的文明建設增添了一抹亮麗的青春色彩。
此次系列活動,安徽師范大學馬院暑期志愿服務隊以實際行動探索城市書房功能、傳承紅色基因、服務市民需求。未來,團隊將持續投身此類實踐,為蕪湖文化建設注入青春活力,讓書香與紅色薪火在城市中持續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