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度落實國家數字中國建設戰略部署,助力新質生產力創新發展。7月23日,長安大學“港城AI研學啟智,名校科技賦能成長”暑期社會實踐隊在指導老師何鋆帶領下,走進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開展調研,旨在實地探索香港在新質生產力培育方面的路徑與實踐經驗。

在新質生產力展館內智能微工廠的精密運作模型、物流供應鏈的全流程數字化演示等項目錯落分布,科技感與實用性交融的展示,讓隊員們直觀感受到新質生產力對制造業、服務業的重塑力量——從電子元件的智能分揀到定制化生產的柔性調度,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技術創新的實踐價值。?


座談會上,生產力局高級顧問李家維先生分享了 AI 在多領域的實際應用,而這些應用正是新質生產力在香港落地的生動注腳:醫療領域的 AI 輔助診斷系統可快速完成影像分析,為臨床診斷提供有力支持;金融行業借助智能模型提升風險防控能力,讓交易更安全高效;城市管理中,AI 技術的應用優化了交通調度,改善了市民出行體驗。他強調,技術需解決實際問題而非停留在實驗室,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正在于將技術創新轉化為推動社會發展的現實生產力,引發隊員熱烈討論。有隊員表示,此前覺得 AI 遙不可及,聽完介紹才知其已滲透生活各方面,這種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對專業學習很有啟發;另有隊員提到,過去學習更關注技術實現,如今通過案例開始思考數據使用規范等應用層面問題,視野得以拓展。

指導老師何鋆在總結時強調,香港依托國際化科研資源與產業協同優勢,在新質生產力培育中形成了“技術研發—場景測試—商業落地”的閉環,這種經驗對內地高校人才培養具有重要啟示。青年一代既要懂技術原理,更要懂應用邏輯,此次調研正是要搭建這樣的認知橋梁。?
此次實踐不僅讓隊員們見證了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更直觀感受了新質生產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強勁動力,啟發大家思考技術創新如何精準對接社會需求、賦能產業升級。隊員們表示,將帶著實踐所得,在專業學習中強化實踐導向,努力成為懂技術、接地氣的創新型人才,以青春之力投身新質生產力發展浪潮,為數字中國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