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助力鄉村振興,傳承紅色基因,7月24日至27日,安徽理工大學“普音盛夏,助農逐夢”國家級專項實踐團赴革命老區金寨縣開展“推普助力鄉村振興”活動。
精準調研,夯實推普根基。7月24日,實踐團成員走村入戶開展問卷調查,了解村民語言使用習慣及對普通話的認知,在親切交流中讓“說好普通話”的理念深入人心。
實地調研推普(攝影 蘇尚城)
推普課堂,點燃童夢新聲。7月25日,實踐團走進南溪鎮丁埠村教學點,開展“普通話+紅色文化”融合教學。通過發音指導、紅色故事演繹、手工創作及紅歌教唱,激發兒童興趣,厚植愛國情懷。當晚借助“村晚”平臺,在篝火晚會中融入情景對話、文旅用語教學,將普通話學習延伸至生活場景。

手工課堂(攝影 蘇尚城)
紅色尋訪,深化語言傳承。7月26日,實踐團帶領青少年走進立夏節起義舊址、紅三十二師成立地湯家匯等革命遺址,開展“行走的思政課”。實踐團成員協同講解員,引導青少年用普通話分享感悟;面向游客開展“紅色記憶·規范表達”主題推普活動,將語言規范深度融入紅色文化傳播,實現歷史熏陶與語言能力雙提升。

參觀立夏節起義舊址(攝影 蘇尚城)
情暖鄉村,共筑長效平臺。7月27日,實踐團與受教學生溫馨互動,合影留念。孩子們回贈手繪獎狀,真摯表達認可。實踐團以普通話為媒介,將紅色基因轉化為育人資源,建立了雙向反饋機制,初步形成“校地共育、薪火相傳”的長效平臺,為革命老區持續注入語言文化振興動能。

合影留念(攝影 蘇尚城)
未來,團隊將持續深化語言賦能行動,讓普通話成為老區聯通時代、走向振興的有聲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