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鳴盛夏,藥香盈野。2025年7月14日,廈門醫學院“匯志百草”實踐隊背起行囊奔赴“中國茶都”安溪腹地——虎邱鎮仙景村,開啟為期五天的閩臺青草藥探尋之旅。首日步履深耕鄉土,對話醫脈傳承者,于方寸草木間尋覓兩岸文化根脈。
問策鄉野:茶山霧靄中的振興對談 仙景村黨群活動中心內,清茶氤氳。村書記將一本飽含鄉情的筆記本攤開在木桌上,向我們道出村莊的現狀:青壯年外流,對蘊藏豐富的中草藥認知不足,尚未探索出一條依托本地特色資源、貫通種植到市場的完整產業鏈,以撬動全村經濟發展……
隊員們深受觸動,紛紛獻計獻策;書記手中的筆在紙上鄭重落下,一筆一劃記錄下這些青春的智慧火花。臨別時,村書記望著隊員們,囑托大家學好本領,盼大家如種子回歸鄉村沃土。
圖片1“匯志百草”實踐隊在仙景村村委會訪談
草木同研學:沾著露水的共生課堂 晨光漫過茶山時,指導老師帶著我們走進濕漉漉的草叢,一場流動的本草課在驚笑與驚嘆間展開。指導老師鮑紅娟老師、陳蘭妹老師帶領隊員們走在鄉村道路上,講解沿途的中草藥。老師為隊員們開展專題講解,圍繞仙景村特有藥材,從植物形態、生長習性,到藥用價值、炮制方法,抽絲剝繭剖析,讓理論知識與實地調研深度融合,隊員們專業認知再進階。
圖片2“匯志百草”實踐隊在仙景村沿途講解青草藥
藥農走訪:觸摸民間草藥的活態傳承 午后,實踐隊走進擅用青草藥的當地村民家中。房前屋后都種植著當地特色青草藥,他帶領著隊員們走向屋后坡地,細細介紹草藥園中的各種草藥,草珊瑚、絞股藍、女貞子、龍葵、倒地玲、豨薟草、碰手香、刺莧、射干等。老師隊員們目光隨居民的指引落在各類草藥上,不時俯身觀察植株形態,并結合專業知識提出疑問,當地村民耐心回應,言語間滿是與草藥相伴的實踐經驗,讓這場分享成為專業理論與鄉土智慧交融的生動場景。
圖片3“匯志百草”實踐隊在當地村民家中合照
鄉醫探訪:以堅守,聆聽基層醫療微光 暮色漸濃時,實踐隊拜訪了林瑞溫校長和他的妻子。林瑞溫校長和他的妻子從小對中醫充滿興趣,后來在村里開起診所,憑著扎實的醫術與熱忱的服務,成了鎮上公認的“第一診所”,往來求醫的村民從未間斷。
交流中,夫婦倆還拿出珍藏的醫書,書頁間滿是批注與筆記。老校長勉勵隊員們:“草藥是土地的饋贈,學醫要扎根實踐,才能不負這份饋贈。”話語樸實,卻讓隊員們深切感受到基層醫者的堅守與情懷,也為草藥的臨床應用調研,打開了更貼近民生的鮮活視角。
圖片4“匯志百草”實踐隊在瑞錦園翻閱醫書
夜游瑞景:在歷史余韻里錨定傳承坐標 暮色籠罩仙景村,老校長林瑞溫帶領實踐隊踏入瑞錦園,開啟一場與文化傳承交融的特殊之行,為我們“匯志百草”三下鄉實踐錨定更深層的使命坐標。
老校長踱步講解,將文化符號與草藥傳承貫通:從蘇東坡逆風人生映照中醫藥傳承的韌性,到“安知亭”道家哲思啟示包容多元醫學觀,再到何尊“中國”印記喚醒文化自信——中醫藥傳承,本就是文化根系的延伸。
夜游返程,隊員們明晰:瑞錦園里的人文底蘊,是中醫藥傳承的精神沃土。我們探尋草藥應用,更要扎根文化脈絡,讓青春實踐,成為傳承文化、創新醫學的橋梁,讓仙景村的草藥故事,在文化傳承中走得更遠。
圖片5“匯志百草”實踐隊在瑞錦園合影留戀
首日實踐,從村委對談解鎖仙景草藥密碼,到藥農家中聆聽民間傳承智慧,再到鄉醫診所觸摸基層醫療溫度,夜游瑞錦園時,更在人文脈絡里看清中醫藥傳承的根系。
后續幾日,“匯志百草”將繼續以腳步丈量土地,把青春熱忱注入傳承,讓仙景村的草藥故事,在實踐里結出文化賦能、服務鄉野的新果實,用行動續寫“以醫入鄉,以文化人”的青春篇章。
文:王茹婷
圖:“匯志百草”實踐隊
指導老師:鮑紅娟、陳蘭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