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石大建筑系學子三下鄉(xiāng)實踐活動
“豐碑立天地,紅魂永流傳”——承德站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指示,結(jié)合“青春賡續(xù)紅色血脈工程”,河北石油職業(yè)技術大學建筑工程系積極響應全國大學生暑期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號召,充分利用河北省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組織學生開展多樣化實踐。其中,“砼心筑夢紅途隊”發(fā)揮專業(yè)特長,以獨特視角傳承紅色基因,走訪多處紅色建筑。如在2025年7月赴熱河革命烈士紀念館、蘇聯(lián)紅軍烈士紀念碑、桲欏樹烈士紀念館等地。
一、熱河革命烈士紀念館: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在實踐活動開展中,建筑工程系砼心筑夢紅途隊最先前往承德市雙橋區(qū)熱河革命烈士紀念館進行參觀。熱河烈士紀念館依山就勢,走進大門,拾級而上,依山就勢的98級臺階,寓意著中國人民永遠不忘九一八國難,隨著臺階的逐步升高,映入眼簾的是莊嚴肅穆的紀念碑,它以挺拔的姿態(tài)佇立在那,堅硬的石材里凝結(jié)著歲月的重量。碑面上是由朱德總司令親筆題寫的八個金色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每一個字都承載著一段不容忘卻的記憶—英勇的熱河烈士為人民謀求解放,曾經(jīng)進行過艱苦頑強的斗爭,從反對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到冀熱邊抗日大暴動,熱河人民不怕犧牲前仆后繼,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進入紀念館內(nèi),隊員們看到館內(nèi)的這顆五角星正在迸發(fā)著熱情的火焰,這顆五角星激發(fā)出內(nèi)心無限的感慨。毛主席曾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現(xiàn)在我們中國青年也必像這火焰一樣朝氣蓬勃,昂然向上,永遠不忘先輩的教誨,永遠不忘那場慘烈的斗爭,永遠記國難銘國恩。
二、桲欏樹烈士紀念館:英烈千秋
實踐團的第二站,是承載著厚重歷史記憶的平泉市桲欏樹烈士紀念館。這里以“紅色、人文、生態(tài)”為核心主題,靜靜矗立著革命烈士紀念碑、肅穆的烈士墓群,以及記錄著崢嶸歲月的桲欏樹戰(zhàn)役紀念館。步入館內(nèi),無名烈士墓碑前的駐足令人心頭震顫——桲欏樹戰(zhàn)役中,700余名解放軍戰(zhàn)士為國捐軀,他們來自天南海北的不同部隊,卻因戰(zhàn)火的殘酷與時代條件的局限,多數(shù)未能留下姓名。展柜里,泛黃的照片、斑駁的文字資料,以及烈士們曾緊握的槍支、遺留的物品,無聲訴說著當年的浴血奮戰(zhàn)。
對實踐團成員而言,這不僅是一次歷史回望,更是一場深刻的精神洗禮。無名烈士們用生命詮釋的英勇無畏與赤誠愛國,讓隊員們真切觸摸到信仰的力量。這份震撼化為前行的動力,激勵著他們在未來的學習與實踐中,如先輩般直面困難、勇挑重擔,將紅色精神融入青春的步履。
三、蘇聯(lián)紅軍烈士紀念碑
最后一站抵達承德市雙橋區(qū)牛圈子溝的蘇聯(lián)紅軍烈士紀念碑前,隊員們駐足凝視這通高18米的豐碑——碑座沉穩(wěn)、碑身鐫刻前蘇聯(lián)國徽、碑頂金星在陽光下灼灼其華,東西兩側(cè)的烈士墓靜靜守護著44位為解放熱河犧牲的紅軍官兵。隊員們輕拭碑身浮塵,仔細整理周邊綠植,用默哀致敬那段中俄并肩抗擊法西斯的崢嶸歲月。通過研讀碑文、記錄歷史細節(jié),他們深刻理解了“并肩作戰(zhàn)”的分量:不同國度的戰(zhàn)士為共同信仰獻身,這份跨越國界的正義力量,讓和平的意義愈發(fā)清晰。此行讓隊員們明白,銘記不僅是緬懷,更是傳承。他們學會以敬畏之心守護歷史印記,更懂得將先輩的勇氣與擔當,轉(zhuǎn)化為投身社會實踐、守護和平正義的行動力。
此次對紅色建筑的調(diào)研,不僅是一次對歷史場景的回溯,更是一場與革命精神的對話。從莊嚴肅穆的紀念碑到革命烈士留下的遺物槍支和許多珍貴照片等,每一處都鐫刻著先輩的信仰與犧牲,承載著民族的記憶與榮光,見證著國家的覺醒和奮進。
在參觀過程中,我們觸摸歷史的溫度,感悟信仰的力量。當我們看到墻壁上鐫刻著一排排烈士的名字,更加體會到“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是無數(shù)英雄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的風骨。保護好,傳承好這些紅色建筑,講好它們背后的故事,不僅是對歷史的敬畏,更是對未來的承諾—讓那段艱苦卓絕卻光輝燦爛的歷史,永遠激勵我們在新時代的征程上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