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踐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助力邊境地區教育提質增效,北京科技大學鹿貝柯寧鹿育夢鄉村振興實踐團(以下簡稱“實踐團”)近日再度啟程,奔赴祖國南疆——廣西壯族自治區寧明縣桐棉鎮中心小學,成功開展了為期兩星期的支教活動。這已是實踐團連續第二年扎根這所邊境小學,以青春智慧和專業學識,為當地孩子們播撒希望的種子。
深耕特色課程,點燃求知星火
實踐團充分發揮北京科技大學的學科優勢,緊密對接鄉村教育實際需求,精心設計并實施了一系列融合知識性、趣味性與實踐性的多元化課程,打破了傳統課堂的邊界。
美育浸潤心靈:《畫里的小美好》引導孩子們用畫筆描繪心中的美好與想象;《小小墨旅》帶領孩子們領略書法丹青的韻味,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五彩壯娃奇遇記》、《竹韻匠心》則將地方民族特色融入藝術創作,深化文化認同。
科學啟迪智慧:《有趣的物理現象》通過一個個精心設計的實驗,將深奧的科學原理變得直觀可感;《神奇的自然密碼》帶領孩子們探索自然的奧秘;《有趣的“折學”》則巧妙融合數學與手工,鍛煉空間思維與動手能力。
實踐賦能成長:《大地的時光手記》引導孩子們觀察自然,記錄成長;《奇妙英語課堂》、《快樂英文歌》在互動與歌聲中提升語言運用能力;《情緒小怪獸》、《我是溝通小達人》關注心理健康與社交技能培養。
非遺傳承與地域文化:《壯族非遺探趣》等課程,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資源,讓孩子們了解并珍視身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激發文化自信。
音樂與綜合素養:《快樂哆唻咪》等課程,用旋律陶冶情操,提升藝術修養。
課堂之外,實踐團精心組織了豐富的課余活動:活力四射的趣味運動會,輕松愉快的七彩大課間,寓教于樂的觀看英文和啟蒙電影,鍛煉表達能力的朗誦比賽,以及展現團隊風采的唱歌比賽。開營儀式則莊重地開啟了這段旅程,并為其畫上圓滿句號。這一系列舉措,有效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引導他們從“被動接受”走向“主動探索”的學習新境界。
聚焦痛點難點,務求幫扶實效
支教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對鄉村教育現狀的深度體察。實踐團成員在授課與互動中,敏銳地察覺到當地教育資源相對匱乏、部分基礎設施有待完善等現實挑戰。
為此,團隊創新采用“家訪+學情跟蹤”雙軌并行的模式。隊員們利用課余時間,深入學生家庭,與家長促膝長談,全面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學習習慣及面臨的困難?;谠攲嵉囊皇仲Y料,團隊為有需要的學生“量身定制”了個性化輔導方案,力求幫扶精準到位。
同時,作為北科大“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先鋒隊,寧鹿育夢實踐團始終秉持“支教+調研”的雙線并重傳統。在完成既定教學任務的同時,團隊深入考察桐棉鎮及寧明縣的文旅資源稟賦,積極參與當地文旅宣傳路徑的構思與設計,致力于將調研成果轉化為切實可行的鄉村振興建議報告,為地方發展貢獻高校智慧。實踐團隊長付欣然深情表示:“支教的意義,不僅在于傳遞書本上的知識之光,更在于為鄉村孩子推開一扇認知廣闊世界的窗。我們愿做持續的澆灌者,期待教育之樹在祖國邊疆的沃土上深深扎根,終成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
賡續鋼鐵精神,綻放青春芳華
臨別之際,實踐團成員與孩子們互贈親手繪制的心意卡片。稚嫩的筆觸、斑斕的色彩,勾勒出課堂上的歡聲笑語、實驗成功的驚喜瞬間,更寫滿了彼此對未來的美好期許與堅定約定。
據悉,自2024年起,北京科技大學“鹿貝柯”系列實踐團在寧明縣已累計開展支教服務超200課時,惠及當地學生逾6000人次。其扎實的工作和顯著的成效,多次獲得校級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等榮譽。薪火相傳,使命在肩。未來,北科大學子將繼續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鋼鐵搖籃”的堅韌精神,讓這份跨越千山萬水的深情厚誼綿延不息。他們誓言在鄉村振興的壯闊征程中,以奮斗為筆,以奉獻為墨,奮力書寫無愧于時代的青春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