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要精神,積極響應“百校同心八閩行”專項活動號召,2025年8月5日,廈門大學嘉庚學院聽風傳夢閩西實踐隊赴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金砂鎮,重走閩西段中央紅色交通線,追尋英雄足跡。
文化旅游的宣傳脈絡:永定文化旅游局問訪實踐隊首站拜訪永定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與文體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兵團重點項目負責人蘇秀萍女士深入交流。蘇秀萍結合永定區文旅發展實際,系統闡釋了當地推進產業融合的創新思路與務實舉措。她強調,永定區正深度整合紅色文化、客家文化等資源,將文體旅融合列為重點工程,其中中央紅色交通線的挖掘與活化尤為關鍵——既要忠實還原歷史原貌,更要通過文旅融合讓紅色故事煥發生機,使革命精神浸潤人心。
稻浪深處的革命驚雷:金砂舊址群見聞 陽光在云層中湮滅,實踐隊踏訪金砂鎮西田村金谷寺,悄然變化的天氣仿佛昭示著歷史的更迭。這座始建于南宋的古剎肅穆莊嚴,1928年8月見證福建省首部《土地法》誕生,寺前百畝稻田化作"抽多補少"政策試驗田。輕撫殿柱上深刻的斧鐮印記,隊員們仿佛穿越時空,聽見農民分得土地時的震天歡呼。1961年,金谷寺列入省級文保單位,永恒鐫刻著閩西土地革命的壯闊史詩。

烽火長工的赤子情懷:張鼎丞紀念館追思 青磚灰瓦間,松柏肅立。紀念館序廳內,張鼎丞同志手握書卷的漢白玉雕像目光如炬。在講解員張燕的深情講述中,隊員們重溫了這位從永定暴動總指揮到共和國檢察事業奠基人的崢嶸歲月。
展柜中一封1959年返鄉手札令人動容:"我永遠是人民的'長工',要時刻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頭最軟的地方。"字字千鈞,昭示著共產黨人為人民幸福矢志奮斗的赤誠初心。
永不褪色的赤色血脈:中央紅色交通線展陳館解碼 展館外立面的"赤色飄帶"造型,象征三千公里交通線如血脈貫通滬港汕閩贛,直抵紅都瑞金。1930年秋冬,周恩來同志曾斬釘截鐵指示:"寧失蘇區縣,必建交通線!"
"風展紅旗""虎口奪路""血脈永續""薪火相傳"四大主題篇章,借助微縮場景、沉浸投影等技術數字化重現交通員憑"一盞馬燈、一雙布鞋、一條暗語",護送二百余位領導干部穿越封鎖線的鐵血征程,激蕩著摧不垮的革命豪情。
青年宣言:讓紅色血脈奔涌新時代 為夯實研究基礎,實踐隊轉赴永定區圖書館集中查閱史料。在館員專業指導下,隊員們研讀了《永定紅色交通線史料匯編》《閩西革命根據地文獻選編》等珍貴典籍,系統梳理了中央紅色交通線在永定地區的歷史脈絡,為后續紅色資源傳承研究奠定了堅實根基。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實踐是最生動的課堂。此次重走紅色交通線,引導青年在沉浸體驗中將紅色基因熔鑄血脈,將初心使命化為行動。紅旗漫卷先鋒路,青史輝映后來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青年學子正以青春之我,續寫中華蘇維埃血脈的時代華章!
撰稿 | 聽風傳夢實踐隊 章芯羽 張雨欣攝影 | 聽風傳夢實踐隊 韓曉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