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號召,2025年盛夏七月(14日至21日),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網護嘉夢”實踐隊深入梅州市梅江區西郊街道瑞興社區,開展為期一周的青春實踐。實踐隊聚焦社區“一老一小”重點群體,發揮網安專業優勢,以數字助老跨越鴻溝、科技啟蒙播撒種子、安全宣傳筑牢防線、紅色研學賡續血脈等多元形式,智慧賦能基層治理。
(圖1為與瑞興社區黨委對接后的合影留念。黃美珍 供圖)
在瑞興社區黨委護航幫助下,針對老年群體普遍面臨的“數字鴻溝”,實踐隊員化身貼心“數字助老員”,精準走訪老舊小區。他們通過入戶懇談、深度調研、技能幫扶,細致體察老人需求。入戶幫扶中,實踐隊隊員們為居民講解常見的網絡詐騙手段,同時講述社區存在的“飛線充電”等安全隱患問題。針對痛點,老師、隊員們不僅現場教學、代辦解憂,更探索建立“定期回訪鞏固、社區聯動接力”的長效機制,用心守護銀齡安瀾。
(圖2為隊員袁澤誼開展“少兒編程啟蒙”課。賴詩敏 供圖)
實踐隊聯合梅州市科技館開展青少年網絡安全調研,覆蓋百余名青少年及家長,精準定位科技教育需求。基于調研成果,團隊推出“網絡安全進社區”科普活動,通過互動展板、情景講座普及防騙技巧;同步開設“少兒編程啟蒙”課,借助圖形化工具引導完成趣味任務,學生積極參與反響熱烈。
(圖3為實踐隊在社區進行網絡安全及反詐的擺攤宣傳。黃美珍 供圖)
7月17日,實踐隊在正興城小區設立服務點,開展社區安全綜合服務。隊員發放清涼物資200份(涼茶、紙巾、折扇),通過展板詳解垃圾分類標準及兒童防溺水自救措施。針對高發網絡詐騙,現場剖析冒充公檢法、“保健品詐騙”、非法集資等三類手法防范要點。團隊延伸走訪30余戶人家,結合“以房養老”騙局等案例強化居民反詐意識。“很警醒,要多了解!”受訪居民表示。活動覆蓋150余人次,發放資料200余份。
(圖4為隊員歐陽貝灝解讀紅色歷史。李睿陽 供圖)
(圖5為隊員陳耀龍關于國家安全教育講解。賴詩敏 供圖)
社區服務后,實踐隊赴梅縣開展紅色研學,實地走訪朱云卿故居、梅縣學宮、八角亭革命舊址及劍英公園教育基地。通過史料研讀與現場教學深化革命歷史認知,團隊就地攝制“紅色主題教育微課”系列短視頻。同步結合網安專業制作青少年版“國家安全教育微視頻”,普及網絡安全與科技安全知識。
(圖6為“少兒啟蒙編程”課堂結束后師生大合照。李睿陽 供圖)
“網護嘉夢”實踐隊創新構建“助老跨越數字鴻溝、啟蒙少兒科技思維、織密社區安全網絡、賡續地方紅色基因”四維服務模式,將高校專業勢能精準注入基層治理。青年學子以技術解民憂、以智慧護成長,生動詮釋新時代科技向善的青春擔當。團隊堅信,這種“專業+民生”的實踐路徑,既為“百千萬工程”貢獻青年方案,更在社區沃土深植智慧守護的薪火,賦能代際共融發展。
作者:陳耀龍
團隊: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網護嘉夢”實踐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