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與教育均衡發展號召,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數字營銷系 “螢火數光” 服務隊于 2025 年暑期以山東、甘肅、貴州等地為根據地,拉開了長達數十天的 “三下鄉” 社會實踐“戰線”。活動以“賡續文化之脈,振興教育之基”為主題,從非遺文化傳承到鄉村教育振興,從線下支教到云端授課,團隊將“非遺傳承、專業賦能、線下支教、遠鄉執教”融入基層服務中,在實踐中展現當代青年的社會責任與擔當。
調查顯示,截至2024年,我國部分地區教育資源仍顯匱乏,83%貧困家庭成年人受教育年限不足9年,基層教育幫扶需求迫切;同時文化傳承亦面臨挑戰,手工技藝后繼乏人、紅色故事宣講吸引力不足,諸多文化瑰寶漸臨消逝危機。在此背景下,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螢火數光”服務隊以支教為主線深入基層,既聚焦教育資源補給,也在支教過程中融入文化傳承內容,讓知識傳遞與文化守護同步推進。
(一)專業賦能:以技能聯基層,以創意助教育
活動伊始,服務隊致力于推動數字營銷專業與基層教育深度融合,通過設備操作、場景調度、視頻剪輯,將國家最新教育信息以最快、最準確的方式投入大眾的視角。這是專業與服務融合的嘗試,讓大家認識到:專業技能是成長基石,更是反哺基層、助教育均衡的支撐。
(二)線下支教:以課堂播希望,以陪伴共成長
服務隊前往濟南市歷城區鄉鎮小學,開展 “播種希望種子,照亮鄉村課堂” 線下支教,聚焦鄉村孩子成長需求,打造了科普、手工、心理健康等多元特色課程,通過本次支教活動,孩子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同時我們更加了解鄉村教育的需求,這為服務隊后續優化課程設計、精準對接鄉村教育需求打下扎實基礎。
(三)遠鄉執教:以云端連山海,以星火續擔當
為破解教育資源匱乏難題,讓更多困境中的孩子享受到優質學習資源,服務隊創新采用“線上+線下”雙軌模式:一方面通過線上直播錄課云端輸送知識,另一方面組織云貴川地區的隊員返回家鄉開展線下支教,支教內容需經過隊員實地調研,從而緊密貼合當地學子的學習特點和實際需求,圍繞運動健康,科學實驗、勵志成長等多個維度,將基層教育貫徹落實,該舉措得到當地學校的一致好評,支教的相關視頻在多地廣泛傳播,為改善教育資源薄弱問題提供了有益借鑒。
(四)薪火課堂:以紅課育初心,以行動踐信仰
恰逢107周年建黨節,隊員們開展“同上一節思政課”,將紅色教育融入支教實踐的每個細節。小老師以 “黨是太陽我是花” 手勢舞教學,讓偉大建黨精神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讓馬克思主義精神在新生代中盛行,讓紅色革命文化在基層傳承賡續。
(五)非遺傳承:以匠心守文脈,以創新續華章
最后,服務隊致力于構建非遺傳承公益生態,線下邀請古琴非遺傳承人進課堂親身體驗。聚焦非物質文化遺產掐絲琺瑯技藝,在街市中開展愛心義賣活動。志愿者們化身文化傳播使者,細致地向群眾普及非遺文化的歷史淵源,為推動傳統文化價值轉化和知識普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次2025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一個實踐育人大課堂。在未來,這支隊伍將繼續以專業為筆、以熱忱為墨,讓青春的足跡遍布更多需要的地方,讓知識的光芒照亮更廣闊的鄉野,在基層支教與文化傳承的道路上,續寫 “少年心事當拿云” 的青春華章。
作者:姚慶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