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網蘇州7月21日電(通訊員 趙陽)7月18日,南京工程學院電力工程學院“零碳調研小分隊”實踐團前往國網蘇州同里綜合能源示范園,開展實踐學習活動,感受二十大以來,“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的綠色電力“蘇州樣板”,在實踐中領略“零碳”發展與電力新興技術。
為“零碳”發展尋找城市名片 隊員們跟隨工作人員,了解到二十大以來,“碳達峰、碳中和”的生態文明建設有了全新內涵。伴隨低碳城市與現代能源體系建設的落地,我國城市能源轉型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再添新引擎。受此推動,代表城市綠色低碳前沿發展理念的智慧能源、綜合能源服務、區域能源等解決方案勢必加速落地。
能源消耗與碳排放的主要場所的城市,將是我國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與難點。各城市之間需要各自不同的能源發展模式。城市能源轉型與綠色低碳城市建設離不開榜樣的引領。籍此背景,《中國城市能源周刊》即日起發起“尋找最靚低碳城市‘名片’”專題調研,以挖掘近年來在推動城市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過程中涌現的優秀典型案例,講述城市可持續發展好故事,傳遞城市能源變革好聲音,樹榜樣、立標桿,推動以品牌化引領低碳城市建設,助力我國盡早兌現“碳達峰、碳中和”。(引自光伏網)
圖示為隊員們活動合影三下鄉網通訊員 陶澤 攝
清潔電能為古鎮注入生機 在同里綜合能源服務中心,樓頂上的光伏板、樓宇窗戶上的光伏幕墻、白色的垂直軸發電風機、高溫相變光熱發電裝置等源源不斷地將太陽能、風能轉化為清潔的電能、熱能,供給著中心的正常運行。光伏組件裝機容量總計477千瓦。沿服務中心西側圍墻安裝4個共20千瓦的低風速垂直軸風機。各類裝置根據能源的特性不同進行再合理利用。
通俗的講,這個系統下,原本“各自為營”的能量變得“互通有無”,各類能量實現相互轉換,互補協同供應。
隊員們聽從工作人員介紹,其中的高溫相變光熱發電裝置集太陽能發電、高溫相變儲熱、綜合能源供應等多種技術與功能于一體。該系統由兩套碟式太陽能聚光器+高溫相變儲熱+汽輪機熱電聯產系統組成,綜合能源使用效率高,可解決傳統太陽能發電效率較低問題。該系統外形很像天眼望遠鏡,但這個“望遠鏡”收集的是太陽能。它將陽光匯聚,加熱介質液體,再通過液體蒸發推動汽輪機發電。該系統綜合能源利用效率高達43.5%,還能實現太陽能的友好可控應用。
圖示為高溫相變光熱發電裝置三下鄉網通訊員 趙陽 攝
“微網路由器”確保間歇能源高效接入 據悉“微網路由器”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也是同里綜合能源服務中心的核心部件,負責中心全部電能的中轉。微網路由器就像能源“立交橋”,能實現多種電壓等級與交直流電源之間的自由變換。
微網路由器作為交直流混合分布式能源系統的樞紐,由四端口電力電子變壓器和協調運行控制系統組成,面向多個微網,通過端口的能量調控和信息交互,實現多微網間的能量路由和協調控制,具有分布式資源靈活接入、能量柔性管控、電能質量治理、故障自監測自隔離等多種功能。
為了更好地演示微網路由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園區內特地制作了展示面板,用形同“棋子”的擺件代表各個用電用戶。隊員們在生動的動畫和靈活的切換場景下,體會出了區域微能源網自發自用與靈活調劑,并與大電網友好互動,實現各種能源互濟互補與綜合利用獨特之處。
圖示為微網示意圖三下鄉網通訊員 周子健 攝
綠色理念享宜居生活 一進入在園區內,隊員們就看到一條不同以往的路,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才得知那是一條不停電的智慧公路——“三合一”電子公路。其是將光伏公路、無線充電和無人駕駛三項技術融合的應用,采用新型透明混凝土柔性材料,同時具備融雪和LED路面智能引導功能。為無人駕駛車輛進行動態充電,有效促進車、路和交通環境的智能協同,實現了電力流、交通流、信息流的智慧交融,為建設新能源利用綜合體和新型智慧城市作了前瞻研究和有益探索。
在電子公路旁邊,綠色充換電站可以為公交車、家庭乘用車隨時充電。當車輛進入充換電站,站內機器人會迅速地提供自動換電服務,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隊員們觀看了機器人自動換電的全過程,整個過程不到十分鐘,隊員們無不驚嘆于這樣的快速便捷。如此方便的充換電技術,也為未來城市的綠色出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無人駕駛汽車也是本次實踐活動的一項亮點。其不僅實現了傳統意義上的無人駕駛,還實現了APP叫車功能,根據傳輸數據,可以自動抵達乘客所在地并打開車門等候。在隊員們眼里,智慧交通解決了電動汽車續航的后顧之憂,未來將讓人們出行越來越便捷。
圖示為無人駕駛汽車三下鄉網通訊員 趙陽 攝
被動式建筑,也是宜居生活的一項重大舉措。它是中國首個被動式住宅改造項目,采用了外保溫、裝配式建材裝修、光伏瓦與建筑一體化安裝等多項技術。住宅通過高效新風系統和低功率供暖制冷設備相配合,可基本滿足室內恒溫恒濕的設計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對主動式機械采暖和制冷系統的依賴。雖然沒有親臨被動式建筑內部,但僅僅聽從工作人員的介紹:智能語音音響、能控制電器的鏡子、能控制廚房電器的冰箱等都讓人感覺科技感十足。
圖示為隊員們聽從講解被動式建筑三下鄉網通訊員 卜凡 攝
最后隊員們在同里綜合能源服務中心的展示中心通過大屏幕看到了未來能源互聯網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系。每個人都可以與電網友好互動,電動汽車可以為電網補電,工業生產、家庭用能、儲能等可以根據電網負荷來調節,以電為核心、電網為平臺的多能互補能源利用模式讓人憧憬萬分。同時也看到了同里,作為模范樣板,為中國乃至世界能源利用、“零碳”發展走出了舉足輕重的一步。
圖示為隊員們觀看“未來”模式三下鄉網通訊員 卜凡 攝
據悉,“零碳調研小分隊”暑期社會實踐團將圍繞“探究零碳發展”主題,在蘇州市開展為其三天的活動。接下來實踐團將趕赴“蘇州智慧零碳電廠”、“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蘇州灣博物館”繼續進行探究性社會實踐。旨在從歷史、人文、科技、新理念等多維角度探尋“零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