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茗孕美人韻 振興鄉村惠萬家
(通訊員 林可)
萬畝茶山青翠欲滴,枝枝新芽嫩綠芳香。采茶工腰挎竹篼,穿梭在茶樹間,雙手翻飛歡快地采摘茗茶,繪就成一幅茶園吐翠、阡陌縱橫的田園美景。這片孕育著“東方美人茶”的土地,正以一片茶葉為鑰匙,打開鄉村振興的致富之門。來自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數字經濟學院)“阡陌文旅織錦,政策潤壤興田”赴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鄉村振興志愿服務隊的同學們開啟了本次屏山茶園的實踐旅程。
圖為實踐隊隊員在屏山茶園實踐 楊芷怡/攝 生態孕佳茗,品牌耀東方屏山鄉坐擁“山高,霧多,水甜” 的自然環境,森林覆蓋率超 54%,為茶樹生長鋪就生態溫床,同時讓茶與茶小綠葉蟬和諧共生。小綠葉蟬吸食嫩葉汁液能夠讓茶葉瞬間變得黃萎、卷曲且硬度增加,生長受限,然而,茶樹并未就此屈服,在反擊的過程中分泌茉莉酸等香氣物質,從而提高大田美人茶的品質。
“江山美人”作為當地知名茶葉品牌,不僅將茶葉與年輕人偏好相結合,同時也積極與福建農林大學科技小院合作,賦能大田縣屏山鄉的鄉村振興。江山美人茶業以屏山茶園為主產地,是屏山鄉當地、大田縣當地的茶葉品牌。實踐隊成員們在出發前學習了直播方式、后臺操作方法等等,深入當地直播基地學習交流,推出“大學生鄉村振興直播”,用青年學子的力量為當地茶產業獻一份力,讓翠葉新芽香飄四海,讓大田縣走進更多人的心中。
圖為屏山茶園中的茶小綠葉蟬 楊芷怡/攝 政策潤沃土 產業勢如虹屏山鄉以政策為筆,繪就茶產業藍圖:財政補助向綠色防控、智能加工傾斜;搭建融資平臺為茶企注入活水;培育龍頭企業與合作社,推動“小農戶”對接“大市場”。同時聯動院校培育專業人才,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碰到了來自園林學院的學生,共同體驗校企聯動推動政策落實,充分了解到了大田是如何讓“政策春風”吹綠萬畝茶山。
圖為大田烏龍茶科技小院政策 劉曉龍(師)/攝 茶旅融新境 葉底藏金輝茶旅融合更添新篇。依托“春賞花、夏避暑、秋品茗、冬觀雪” 的生態鏈,屏山茶園建成集體驗、休閑、科普于一體的旅游勝地,制定全域旅游規劃后,游客量逐年攀升,成為福建茶旅示范點。“以茶促旅,以旅興茶” 的循環,讓葉片變身“金葉”。
這片茶園是近萬村民的“增收銀行”:采茶工日均收入超200元,諸多產區戶均年增收超1萬元;茶企車間里,村民變身技術工人,月入穩定可觀;茶旅沿線的民宿、農家樂,讓屏山美食留在更多人的舌尖上,讓農產品豐厚的收成惠及更多當地百姓。
圖為屏山茶園全景 劉曉龍(師)/攝從指尖采摘到云端銷售,從單一種植到“茶文旅”的多元業態。屏山鄉正以茶為媒,讓“一片茶葉富了一方百姓”的故事,在青山綠水間持續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