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林學院赴渭南古樹名木調研服務隊走進陜西白水倉頡廟,針對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倉頡手植柏開展專業調研。團隊通過實地檢測、管護訪談、村民交流,系統梳理古樹健康狀況與保護需求,用專業知識助力文化瑰寶傳承。
走近“文明之根”:全方位體檢古樹
抵達倉頡廟后,隊伍立刻投入到緊張有序的調研工作中,對這棵古樹進行了全方位“體檢”。他們仔細觀察冠型,記錄葉片色澤和枝梢狀態,查看樹皮是否有損傷、是否存在病蟲害情況。每一個指標都關乎著古樹的健康,隊員們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除了關注樹木本身,團隊還將目光投向了倉頡手植柏的生長環境。廟內,古樹周圍的地面鋪設著經過專業處理、透氣性良好的樹皮。這種樹皮就像一層天然的“棉被”,能有效保持土壤的濕度和溫度,為古樹營造了良好的生長環境。
交流保護經驗:多方共筑守護屏障
為了全面了解倉頡手植柏的保護措施,調研團隊與倉頡廟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倉頡手植柏的管護專員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倉頡廟管理部門高度重視古樹保護。他們安排了專人進行日常養護和巡查,確保古樹時刻有人關注。同時,定期邀請專業團隊對古樹進行體檢和病蟲害診斷,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此外,還采取了根部擴盤、樹枝加固、樹干修補等措施,增強古樹的穩定性和抗災能力。
調研結束后,團隊成員們紛紛表示,這次實地調研讓他們深刻感受到了保護古樹名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同時,他們也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能夠喚起更多人對古樹名木保護的關注和重視。
(通訊員 劉艷 劉欣然 鄧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