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海大學“法守安途,智駕護行”實踐團以“普及智能交通知識,守護安全出行”為目標,通過專家訪談、社區宣講等多元實踐形式,深入開展自動駕駛汽車主題科普活動,展現了當代大學生將專業知識轉化為社會服務的責任與擔當。
訪教授,析法律新挑戰
實踐團在活動前期,圍繞自動駕駛汽車風險防范與法益保障這一核心,專訪河海大學法學院晉海教授,晉海教授長期從事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研究,對新興技術領域的法律規制有著深刻見解。他在訪談中剖析了自動駕駛技術快速發展背后,現行法律體系在責任認定、數據保護等方面面臨的挑戰,提出需建立動態調整的法律框架,平衡技術創新與公眾權益。
團隊成員訪談晉海教授
訪學姐,明責任劃分要點
河海大學法學院陳廣華教授的民商法學研究生韓琳琳,其畢業論文聚焦自動駕駛汽車法律問題,她結合研究成果,從制造商、使用者等不同主體的責任邊界入手,詳細解讀了在自動駕駛系統故障、人為操作干預等多種場景下的責任認定原則,還通過具體案例分析了責任劃分中的難點與解決思路。這些專業解讀為實踐團的科普內容提供了精準的法律理論支撐,為后續社區宣講中法律知識的通俗化表達奠定了扎實基礎。
團隊成員訪談韓琳琳學姐
進社區,趣味科普筑防線
實踐團與江心洲街道洲島家園社區合作,面向社區暑托班學員舉辦“自動駕駛汽車安全與法律知識”專題講座。實踐團成員楊穌蕊以趣味提問開場,借助動畫短片、卡通圖片,向孩子們通俗講解自動駕駛汽車的工作原理與技術分級。同時,她通過情景模擬,介紹了隱私保護、過馬路規范等安全規則,以及“黑匣子”在保障出行安全中的作用。
互動環節中,實踐團成員李芷涵組織“我是小交警”角色扮演、安全知識問答等活動,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深化對道路規則的理解,強化安全防護意識。活動尾聲,孩子們共同重溫安全口號,在輕松氛圍中鞏固所學。
團隊成員在江心洲社區普法
作為一支聚焦前沿領域的大學生暑期實踐團隊,我們始終致力于將專業知識與社會需求相結合。此次系列活動既是對自動駕駛法律與安全問題的深入探索,也是大學生服務社區、踐行社會責任的生動實踐。接下來,實踐團將繼續整理訪談成果與宣講反饋,形成更具參考價值的實踐報告,為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規范應用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