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成都理工大學文法學院(紀檢監察學院)“薪火童行青春志,法護心康筑未來”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前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安康社區開展了以“童心向陽共守護,心靈成長齊護航”為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通過課程講解和趣味游戲,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素養,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線。
隨著學生成長環境的變化,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為此,實踐團隊宣講員陳梓涵特別設計了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針對青少年常見的焦慮情緒,運用童趣化語言,結合生活案例,系統性地講解心理健康知識。課程重點傳授情緒管理方法,旨在培養青少年積極的心理品質,有效助力青少年克服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困難。
課程正式開始前,實踐團隊成員圍繞“情緒認知與表達”主題,與小朋友們一起開展了趣味盎然的“你比劃我猜”心理互動游戲,引入今天的學習主題。孩子們通過比劃和猜詞的方式,生動地展現了“開心”、“難過”、“驚訝”等豐富多樣的情緒詞匯。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學會了識別和表達自己的感受,更在團隊協作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收獲了滿滿的快樂,放松了身心,增強了心理韌性。

圖為團隊成員帶領小朋友進行互動游戲。胡壹鳴 供圖
隨后課程正式開始,小老師先是以孩子們與父母、同學、老師交往中的典型情緒案例,通過分享親身經歷,迅速拉近與小朋友們的心理距離,鼓勵孩子們打開心扉,自然切入課程主題。接著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們認真思考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關系,通過列舉心理健康標準與七種常見不良心理狀態,巧妙借助生活化場景幫助孩子們建立直觀認知。

圖為社區兒童積極回答課堂問題。胡壹鳴 供圖
為更好調動小朋友們的學習熱情,小老師適時引入心理繪畫測驗環節,熱情邀請孩子們展示自己的繪畫作品。同時,通過專業解讀繪畫中反映出的壓力信號,讓孩子們學會主動覺察自身情緒,用語言、繪畫等方式表達情緒,并具體介紹了四種實用的心理調適技巧,更好地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可感可學的技能,讓小朋友們學會正確接納和調節情緒,從而有效引導小朋友們深刻認識到及時尋求專業幫助的重要性。

圖為社區兒童進行課堂繪畫。胡壹鳴 供圖
課后,小朋友們積極分享學習收獲與感受,認識到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缺一不可。大家一致表示要保持樂觀心態,學會用“我能行”、“我最棒”等積極暗示鼓勵自己,并要將課堂上學到的情緒管理方法,化作戰勝困難的勇氣。
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當前全社會的共識,更是新時代青年義不容辭的使命擔當。實踐團隊指導老師李筱敏表示:“本次社會實踐,是青年學生深入基層、踐行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生動詮釋了‘知行合一’的育人真諦——最好的教育,是讓每個生命在實踐中覺醒,在奉獻中成長,最終匯聚成改變世界的磅礴力量。希望更多青年主動扛起守護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任,在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促進精神共同富裕、建設健康中國的偉大實踐中勇當先鋒,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接力跑中跑出青春加速度,展現新時代中國青年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和強國有我的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