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廣西師范大學設計學院“漓韻美育,藝助鄉村”鄉村振興促進團的成員們為踐行 “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實踐育人理念,并助力鄉村振興與非遺傳承,決定開展特色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專業力量為鄉村發展注入自己的新活力。
活動開展前,團隊以桂林市東漓古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依托,深入鄉村學校探索融入路徑。成員走訪調研非遺傳承基地,與傳承人交流,挖掘桂劇、拓印、扎染、竹編等非遺文化的內涵,并融入自身專業,打造創意非遺手工課堂。課堂上,學生們通過一系列體驗,觀看數字人——“非遺小使者”非遺視頻、制作傳統技藝的非遺手工,感受非遺文化魅力,提升藝術素養與文化自信,讓非遺在鄉村美育傳承中 “活” 起來。
圖為團隊成員美育課程講解圖片
圖為東漓古村實踐調研照片
緊接著團隊前往桂林市資源縣梅溪鎮,團隊著力于“和美鄉村建設” 與 “特色產業幫扶” 等需求。發揮設計專長,開展主題墻繪創作,以山春夏秋冬的水田園、民俗故事為素材,為鄉村增添藝術氛圍讓,鄉村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同時聚焦特色農產品,進行農產品包裝設計升級,從造型、色彩到文化符號設計與融合,打造兼具美觀與實用的農產品包裝,助力農產品 “走出去”。
圖為團隊成員墻繪成果展示
圖為墻繪團隊成員合影
在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團隊遵循 “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的發展方向,在實踐里深化對鄉村發展的認知,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幫扶實效。目前,創意非遺手工課堂已取得一定成效,墻繪完成創作,包裝設計不斷豐富。該項目不僅為非遺傳承拓寬渠道、為鄉村美育與產業賦能,不斷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也讓“漓韻美育,藝助鄉村”鄉村振興促進團在實踐中錘煉本領,以青春力量書寫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的融合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