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西北政法大學“譯探納米,產業興農”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走訪濟源實地,奔赴河南省濟源市五龍口鎮納米新材料產業園開展了為期7天的深度調研。活動深入調研產業園發展模式的示范性、帶動性作用,探索從實驗室的技術孵化,到中試基地的呵護扶持,再到初創園區中直面市場風浪,最終形成獨立企業的良性規劃模式,近距離接觸戰略性新興產業在中原大地上的落地生花。
圖為實踐團與納米園區負責人對接協商。王佳佳 供圖
7月14日,西北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譯探納米,產業興農”實踐團赴濟源市五龍口鎮,探訪當地納米產業園。團隊參觀園區工作站、生產基地,了解其發展歷程、頂層設計與企業成果,感受技術突破的艱辛及園區艱苦奮斗精神。 座談會上,園區辦對接人員期待團隊以英語翻譯服務賦能,制作雙語宣傳片助園區走向國際,提升經濟效益,激發鄉村振興活力,以納米技術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抓手,彰顯科創興國力量。
7月15日至16日,西北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譯探納米,產業興農”實踐團深入濟源市五龍口鎮開展活動。團隊探訪河南省納米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試基地,了解納米技術應用及“企業提需求、團隊定向研發”的轉化模式;在五龍口鎮開展科普,志愿者們借助圖文和視頻資料,向居民們介紹園區納米產業的發展歷程以及”獲得突破成就,隨后分發宣傳冊,弘揚園區“板凳甘坐十年冷”精神,組織填寫相關知識問卷,通過提問方式加深居民們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認識與理解。現場氣氛活躍,大家紛紛表現出對納米科創的熱情興趣。
圖為納米園區納米園區中試基地負責人為實踐團隊介紹園區發展狀況。王佳佳 供圖
7月17日,西北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譯探納米,產業興農”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濟源市五龍口鎮納米產業園公共服務平臺,開展深度調研與采訪。團隊在工作人員帶領下,參觀了生產車間與辦公區域,詳細了解園區建設及發展狀況。通過園區發展介紹視頻,團隊系統知曉產業園從初創到擴張的歷程,直觀理解“實驗室—企業園”路徑。下午,團隊為探尋產業園與鄉村振興聯結、拍攝有深度的宣傳片,開展多維度采訪。企業負責人詳解納米橡膠、納米金屬等核心產業規劃;科研人員分享銀包銅材料研發等創新成果,講述科技突破如何提升產業競爭力;基層服務人員介紹專家公寓、商業街等配套設施改善鎮域居住環境、帶動物流餐飲等行業繁榮。此次調研中,園區的積極配合保障了調研高效推進。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力量,園區以科創驅動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動力,彰顯科創興國實踐。
圖為納米園區技術工作人員正在操作設備。王佳佳 供圖
知行合一,踐履致遠。西北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子在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秉持“扎根基層、科技賦能、服務振興”理念,深知“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扎實行動詮釋青年使命。他們走進納米產業園探尋科技密碼,深入鄉域大地傾聽群眾心聲,用專業所長架起科技與基層的橋梁,將青春理想融入鄉村發展的實踐中。
通訊員 周凌萱 武小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