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西安工程大學“中小企業兩化融合現狀與咨詢需求調研”暑期社會實踐團于2025年7月13日至16日深入陜西省信息化工程研究院及多家企業,以青年視角探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之道,用專業知識激活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動能。
圖為實踐團在陜西省信息化工程研究院與專家進行座談交流 高宇航 攝
在陜西省信息化工程研究院,實踐團系統研讀國家“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綱要,梳理陜西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政策圖譜。通過對比分析全省13個地市數字化轉型指數,團隊發現:政策紅利釋放與技術落地轉化仍存在"最后一公里"的斷層。研究院專家指出:“數字基建的硬件投入已初見成效,但中小企業的數據思維轉型才是破局關鍵。”
圖為實踐團在西安市創新工業互聯網研究院與專家會談 高宇航 攝
在西安市創新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實踐團實地考察了研究院在工業互聯網平臺搭建、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等方面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的助力。實踐團成員通過與研究院技術人員深入交流,了解到工業互聯網平臺在降低中小企業轉型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方面的顯著作用,也認識到不同行業中小企業在平臺應用中存在的差異化需求,這對精準推進數字化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圖為實踐團在美林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參觀 高宇航 攝
在美林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實踐團直面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認知鴻溝”。針對中小企業陷入"守著金礦不會挖"的困境痛點,實踐團提出“數據沙盤推演法”:通過構建經營決策模擬系統,將復雜的供應鏈數據轉化為可視化的風險預警地圖。這種"游戲化"的管理工具,讓企業主在半小時內讀懂過去三個月的經營波動規律。
陜西艾特智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展廳里,實踐團目睹了“數字鴻溝”被逐一擊破的生動實踐。針對建材行業中小企業資金有限的現狀,企業研發的“輕量化MES系統”可將數字化轉型成本壓縮至傳統方案的1/3;面對餐飲企業用工荒,智能排班系統讓員工利用率提升42%。實踐團成員認為:真正的數字化轉型,不是給企業裝上昂貴的機械臂,而是幫他們找到性價比最高的數字化支點。
四天的調研讓實踐團成員深刻體悟: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是簡單的設備升級,而是生產方式、管理模式、商業模式的系統性變革。實踐團將把調研中發現的“數據孤島”“人才斷層”“認知壁壘”等共性問題,凝練成青年實踐團創新解決方案,為政府制定產業政策、企業選擇轉型路徑提供青年智慧。正如團隊負責人畢俊瑋所說:“我們愿做數字時代的'翻譯官',用專業知識架起政策與企業的溝通橋梁,讓每家中小企業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數字蝶變之路!”
作者:劉佳 畢俊瑋 高宇航 王桓璁 屈倬羽 孫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