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譜寫鄉村振興的“進行曲”,大力弘揚“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7月7日至7月12日,合肥工業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系“旌彩漫呈”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赴旌德縣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本次實踐活動,團隊以弘揚脫貧攻堅偉大精神為核心,從產業發展、政策扶持、村內改革等方面在白地鎮江村、三溪鎮雙河村、孫村鎮進行深入調研,探尋旌德縣鄉村脫貧致富之路,弘揚旌德縣偉大脫貧攻堅精神。
圖為實踐團隊在白地鎮江村的合影
產業融合齊發展,興村治廠起波瀾 江村利用現有資源,多渠道激發產業活力。7月7日,實踐團隊來到了白地鎮江村,采訪了江村村委書記江書記和袁書記。實踐團隊了解到,江村依托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和歷史文化優勢,使文旅產業,農產品種植業,養殖業抱團齊發展,實現產業融合,同時帶動相關產業并行發展,助推江村經濟騰飛。
實踐團隊了解到,江村依托黃山東大門開發和全國第一批特色小鎮——宣硯小鎮的優勢,先后建設了青年旅社、宣硯研學基地、“坐忘·江村”民宿及農業休閑觀光園,使得旅游業態得以豐富和發展。隨著種植和養殖兩大產業的發展,江村初步形成了“南種北養”的產業功能區域模塊,主要從事水稻、玉米、靈芝、中藥材、香菇的種植,同時依托筍廠的產業優勢,提高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和效益。通過產業融合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江村的可持續發展。
圖為實踐團隊采訪江書記(左)和袁書記(右)
一方美硯助發展,文旅融合出新篇 箋麻素絹排數廂,宣州石硯墨色光”,詩仙李白曾在《草書歌行》一詩中盛贊宣硯之潤。7月7日,實踐團隊來到了白地鎮宣硯文化園,品鑒宣硯作品、觀摩非遺技藝、體驗宣硯制作、學習書法繪畫,領略中國文房四寶的獨特魅力。
近年來,旌德縣白地鎮把傳承與保護宣硯的發展放在首要位置,制定三大發展目標,用心打造宣硯文化,助推鄉村振興:傳播“硯”文化,打造產業示范基地,持續不斷扶持宣硯文化園建設,推動產學研旅一體化發展;豐富“硯”產業,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推進文旅深度融合,擴展宣硯產業市場發展空間;傳承“硯”技藝,培養非遺技藝人才,建立“師徒傳承”制度,推動宣硯制作工藝的有序傳承。
碧波萬頃山嵐清,文旅邀約助振興 江村景區依山傍水,四周環繞著蜿蜒的小溪和翠綠的山巒。枕山環水,阡陌縱橫,山川靈秀,讓游客仿佛進入了一幅山水畫中。古老的塔樓、石板街、傳統民俗建筑等文化遺產,展示了江村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魅力。
實踐團隊以問卷調查和采訪交流的形式對游客進行了調研。游客普遍表示江村的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非常吸引人,給他們帶來了難忘的體驗。實踐團隊也積極與村民聊天交流,了解到江村旅游業發展的現狀。據了解,政府投入了大量資源用于修繕和保護古建筑,采取措施保護了江村的自然生態系統。
旅游業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讓農村和城市有機結合,帶動農村投資興業,助推江村振興。通過旅游業綜合發展,助力江村鄉村振興事業蓬勃發展。
驚筍破土溢清香,振興鄉村奔小康 7月8日,實踐團隊來到了白地鎮江村的筍廠,采訪了董事長洪小遠先生。實踐團隊了解到企業發展優勢。公司的筍產品從原來的從浙江地區批發運送,到如今的江村自主種植,為企業帶來了產品差異化競爭優勢。此外,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素就是公司采用資源整合的方式,聯系全國各地的筍產源,同時確保筍產品質量高、品質好。
筍廠的蓬勃發展帶動了江村經濟的穩步提升。洪小遠先生自豪地表示:“筍廠的建設和運營可以帶動周邊的農村經濟發展,吸引更多的資金和人才流入鄉村,這對于江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留守一份真情,傳遞幸福溫馨 7月8日,實踐團隊來到了江村留守兒童活動室,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帶領孩子們感受古今江村變化的感受。
實踐團隊為留守兒童送去溫暖,為愛遠航,讓愛成長。實踐團隊以PPT的形式展示了江村在脫貧攻堅中的巨大成就,讓孩子們感受美好江村發生的巨大改變。孩子們在宣講會中積極回答問題,參與關于鄉村振興的知識競答。鄉村振興的種子也正逐步發芽,孩子那真摯的眼神清澈而明亮充滿了對于未來的憧憬。孩子們的未來可期,像一簇花團悄然綻放,未來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屬于自己的一份力,也是實踐團隊所期望的。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與孩子們做游戲
雙河發展三步走,鵝湖助推振興夢 7月10日上午,實踐團隊前往三溪鎮雙河村進行調研,根據雙河村村委會主任李險峰和駐村工作隊隊長寧歡歡介紹,雙河村通過依托發展、抱團發展、保底發展的“三步走”發展策略,到2022年底順利突破百萬收入大關。持續深化股份經濟合作社“總支+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繼續投資入股原生態大米、媒鴨養殖、木材加工等本土績優企業,拓寬集體收入渠道。
實踐團隊發現這些發展的腳印中,不乏村委會的機智決策和村民的肯創肯干,處處體現著發展于民、發展為民的人民理念,雙河村敢于探尋多種發展路徑,融合村內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讓雙河村在鞏固脫貧成果和鄉村振興的征途上愈發堅定有力。
重溫“旌”彩歷史,探尋工匠“旌”神 傳統工匠精神就像是一首延綿不絕的歌謠,始終牽動著百姓的心。7月11日,在孫村鎮碧云山區的上海井岡山機械廠遺址中,實踐團隊與崔書記一同參觀走訪了上世紀六十年代由上海職工建造的“上海井岡山機械廠”。
圖為井岡山機械廠外景
在村書記的介紹中,實踐團隊了解到,在努力保護廠房遺址完整性,留住這股精神氣兒的同時,村委會也積極通過“鄉村振興”拓寬產業發展方向,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實現集體經濟收入的可持續化,為鄉村振興事業注入強大動能。
六天的實踐之旅結束之際,實踐團隊總結了頗豐的實踐成果。通過調研,實踐團隊了解到旌德縣產業發展優勢,扶貧改革方案,政府政策扶持等詳細內容,對旌德縣的特色脫貧攻堅精神進行了討論與總結,同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及時向村鎮相關部門提出了鄉村振興的具體建議。實踐團隊通過主題報告、新聞稿、宣傳視頻等多種形式,及時傳遞旌德縣脫貧攻堅的最新進展和成果,弘揚旌德縣脫貧攻堅精神。同時,實踐團隊旨在傳承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的創新和發展,弘揚鄉村文化特色,進一步助推旌德縣鄉村振興事業的蓬勃發展。此次活動為旌德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供了精神支持,為旌德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