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沂市高流鎮老范村遠近聞名的富民產業,水蜜桃經濟讓新沂市老百姓過上了甜日子。7月4日,“定風化雨”氣象科普小分隊來到了新沂市老范村大數據中心,深入探索以建設智慧大棚與大數據中心為代表的“物聯網+農業”落地情況,實地調研“水蜜桃+農旅”的融合發展之路。
“大數據平臺”是由國網新沂市供電公司引進的智慧能源管控平臺,可以提供“供電+能效”分析服務,在保證用電安全可靠的同時,幫助農戶節省了不少成本。在老范村大數據中心,團隊成員對物聯網設備儀器進行了實地參觀。

圖為隊員們實地參觀大數據中心
技術人員告訴團隊成員,在老范村精品水蜜桃示范基地智慧大棚內,安裝的土壤溫濕度傳感器每隔一段時間會自動將采集到的數據傳輸到大數據平臺,并實時分析和指導,為水蜜桃的生長和管理提供更加精準、科學的依據。
種植戶范偉打開手機里的智慧農業App,在“云端”監測自家桃園的空氣濕度、光照強度和溫度環境等指標,隨后調整好水泵參數,啟動灌溉系統,開始自動噴灌桃苗。物聯網技術將種植的各種參數具體化,擺脫了傳統經驗種田的固有模式,開辟科技種田的新道路。如今施肥、布藥用量更加精準,有效減少成本投入,增加了農戶的收入。

圖為相關人員來領隊員參觀
“水蜜桃+農旅”是新沂老范村的另一特色融合產業。該村因地制宜開展綠化造林和美化村莊行動,建設小菜園、小花園、小果園吸引各地游客前來體驗農家生活,帶動周邊村民發展田間民宿、農家餐飲等產業。老范村的百年棠梨樹更是成為村里的文化符號,首屆棠梨旅游文化節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游玩觀賞,回歸鄉村,返璞歸真。
此外,“春賞桃花、夏吃桃、秋吃桃膠、冬飲桃花酒”的四季產業鏈初具規模。年加工和銷售桃制品300余噸,帶動就業人員2000余名,村年產值達到1億元。同時,還建有水蜜桃深加工生產線、水蜜桃匠藝工坊等,通過不斷延伸加工產業鏈,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壯大鄉村集體經濟,全面提升鄉村振興“加速度”。

圖為隊員們與大數據中心領導合影
老范村的一系列發展舉措,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富有江蘇特點的農業強省做出了積極表率作用。不僅讓傳統農產品水蜜桃遠銷全國,形成特色二次加工產業鏈,更讓一個不知名的蘇北村莊蛻變為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