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照亮人心,繁星點燃豐都。為呼吁更多人關注鄉鎮留守兒童成長,7月17日,重慶外語外事學院“奮楫揚帆·鑄夢豐都“實踐團來到重慶市豐都縣龍孔鎮中心小學校,為當地留守兒童開設支教課程,積極配合助力當地開展家庭教育互助會相關工作,開展為期三天的支教活動。2021年底,重慶市豐都縣創新提出了家庭教育互助概念,動員社會力量和資源利用留守兒童寒暑假常態化開展家庭教育互助活動。

開班儀式后實踐團與孩子們的第一張合照。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林舒淇 供圖
當天,實踐團來到龍孔鎮中心小學校舉辦開班儀式,并邀請到家庭互助會會長陳純英為實踐團宣布支教活動正式開始。第一天的支教課程圍繞“詩詞賞析”“性教育”“防溺水”“弘揚體育精神”等方面展開。
“我認為性教育很有必要,雖然他們的年齡都不大,但現在正是性啟蒙的時候,學會區分性別,認識男女差異,能幫助他們更好的保護自己。“實踐團成員但欣悅在前期備課時做足了準備,配合趣味游戲,在課堂中積極調動孩子們的注意力,在為孩子們帶去“性教育”相關理論知識的同時,也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豎起一層保護墻。實踐團在支教活動中為助力家庭教育互助會工作的開展積極備課,重視理論宣講,旨在為當地留守兒童的自我人格塑造與健康成長貢獻青春力量。
7月18日,實踐團圍繞“推廣普通話”“多國語課堂”“重視美育”“黨團史理論宣講”的主題課程展開支教活動。推廣普通話為孩子們搭起一座通古今的橋梁,身臨其境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實踐團成員各自發揮專業優勢,打造“多國語課堂”“走進攝影”。
“支教不應該只是教授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開拓鄉村孩子們的眼界,你們要利用各自的專業優勢,將外面的世界帶給他們;做什么、怎么做,能為這些鄉村留守兒童們帶來什么,這才是最重要的。”實踐團指導老師鄧越在支教活動開始前曾這樣告訴隊員們。
隊員們努力將課堂不只局限于教室,“走進攝影”的授課過程中,實踐團成員牟宏宇帶著孩子們拿起相機,跑出教室,嘗試記錄身邊的美好事物。實踐團隊長秦詩壹采用課內外相結合的方式宣傳黨團史,豐富課程內容,吸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共同品讀英雄故事,采用多種宣講形式,提高黨史宣傳力度。期間,實踐團隊員為孩子們分發白紙和彩筆學習繪畫黨徽。
“黨團史的宣講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我希望我能盡自己的力量,讓小朋友們認識到如今的安穩生活離不開中國共產黨革命先輩的英勇奉獻,他們應該要知道這些歷史。”隊長秦詩壹說。
支教活動的最后一天,隊員與孩子們完成了一場簡單的文藝匯報演出。
“要好好學習,走出去,把更好的科技帶回來,幫助家鄉的發展。”實踐團隊員牟宏宇在離別前緊緊抱住班上最大的孩子,孩子早已泣不成聲。
“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殷切寄語廣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此次龍孔鎮支教活動對實踐團隊員們而言是一次能力才干的施展,更是一次體會鄉村教育現狀,呼吁更多人關愛留守兒童的機會。
三天時間,實踐團每一次的支教課程都旨在幫助當地孩子們更好的成長,為豐都縣家庭教育互助會貢獻一份力量。隊員們走進當地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為他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在少年們的心中種下愛與希望的種子,提高他們的家鄉榮譽感,為助力鄉村振興培養濟濟人才做出努力。
實踐團隊員們表示,少年們自有廣闊無垠的遠方,青年一代,社會人士都有責任為少年們的茁壯成長遞上燃燃燭火,共同點亮整片星光。

圖為實踐團成員最后一天與孩子們告別。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林舒淇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