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學子三下鄉:探憶崢嶸歲月,擎畫振興藍圖
時間:2023-08-15 關注:
7月6日至15日,長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薪火'鄉'傳葆初心·紅色文化助振興”暑期社會實踐隊前往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引鎮街道和王莽街道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走訪地區涉及大峪新村、南寨西村、南寨東村、王莽村、小峪口村、西堡村等10余個村落和大峪水庫、白道峪小學、紅七十四師司令部舊址、稻漁種養示范基地、陽光葡萄小鎮、西堡村黨建示范基地等20余個地點。
本次實踐主要通過黨史梳理、走訪參觀、專題訪談、勞動實踐教育等活動,深入調研實踐地各村莊的紅色文化、革命精神、產業經濟等。通過調研,團隊不僅深入了解了實踐地的紅色文化資源,梳理了各村莊的歷史情況,也為當地的鄉村振興積極建言獻策,將鄉村振興戰略與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發展相結合,發揮青年學子的先進性,讓青春在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一、尋訪紅色蹤跡,深入四史教育
本次實踐活動,通過實地參觀紅色革命遺址和走訪鄉村老者,感受革命精神,傳播紅色文化。充分發揮“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育人作用的重要部分,讓青年學子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大思政課”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將自己所學轉化為社會所用,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訪聚百里鄉鎮,擎畫振興藍圖
深入挖掘大峪新村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助力推動鄉村振興,前往白道峪小學、李家大院(原紅七十四師司令部)、大峪水庫、長安“渣滓洞”等紅色舊址,以及王莽稻漁種養生態基地、葡萄酒文化館、太陽葡萄小鎮等鄉村振興產業基地學習考察。通過實地走訪參觀,感悟紅色精神,助力產業振興。實踐隊通過采訪相關負責人了解到,大峪新村以“現代農業+鄉村旅游”為重點,圍繞“食住行游旅購”進行特色鄉村旅游建設。帶隊老師還向隊員介紹了稻漁共生、以漁促稻的生態農業,依托水稻和水產兩大資源優勢、基于物種間資源互補,在促進水稻增產、提高農民總體收入的同時也能提升稻田環境質量,促進土地生態恢復。
三、深入鄉村基層,筑牢信仰之基
實踐隊員深入鄉村基層之中,實地感受紅色革命故事以及鄉村振興之成果,深刻感悟革命歷史、領略力量英雄先烈的革命信仰。這些黨史故事和振興成果讓隊員們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把握人生正確方向,將青春融入祖國建設的洪流之中,在學思踐悟中牢記初心使命,在知行合一中擔當作為。
作者:陳依佳 來源:長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