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青年學生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8月9日-12日,皖南醫學院“醫心”志愿服務隊赴新疆開展以“石榴花開文化綻放”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
“石榴花”小調研:做好調查研究增進文化了解 為了解當地學生對新疆特色美食、傳統手工藝等特色文化的了解程度,8月9日上午,“醫心”志愿服務隊成員分別來到江巴格鄉中學、惠民社區、喀河社區,對當地中小學生展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問卷調查。問卷內容由淺入深,包含新疆特色美食、傳統手工藝的種類、制作過程、歷史淵源、傳承與發展等方面。
通過此次問卷調查,志愿隊成員們認為有必要為當地的中小學生們開展一次關于新疆特色文化的宣講,加深同學們對當地特色文化的了解,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
問卷調查現場
“石榴花”小足跡:探尋特色文化感悟傳統魅力 為更加深入地了解新疆當地特色美食、傳統手工藝文化,做好新疆特色文化的宣傳員,8月10日,“醫心”志愿服務隊成員一同前往和田市吉亞鄉,準備在吉亞鄉市場開啟一場尋訪新疆特色文化的實踐之旅。
走進馕文化。馕作為新疆特色美食的代表,其制作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是新疆地區招待客人的必備美食。志愿隊成員們首先來到了市場的馕售賣商店,大家開始品嘗不同種類的馕,馕的種類繁多,口味各有千秋。隨后,大家走進馕坑旁,觀察并親身體驗馕的制作過程,切身體會新疆特色傳統制作手藝,并詳細了解馕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尋訪特色美食現場
走進艾德萊絲綢文化。古代和田,是絲綢之路南路的交通樞紐,是重要的絲綢集散地,是西域三大絲都之一。艾德萊絲綢是新疆極富民族特色的獨特產品,是維吾爾族婦女最喜歡做衣裙的綢料。
志愿隊成員一行來到艾德萊絲綢來到吉亞麗人艾德萊絲綢有限責任公司。艾德萊斯絲綢作為吉亞鄉傳統手工業,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生產歷史,至今仍保留著古代植物扎染技術和木制自造織綢機器,有效保護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志愿隊成員們跟隨手工藝師傅們全面了解了艾德萊絲綢工藝的制作流程、認真傾聽手藝人講述艾德萊絲綢的制作技巧、發展脈絡以及絲綢工藝傳承與創新。
尋訪特色手工藝現場
一張張香甜可口的馕餅,一道道精巧周密的絲綢工序,不只是見證歷史的藏品,更是滋養文化血脈的“甘泉”,成員們表示馕文化與絲綢文化都凝聚了新疆人民的勞動智慧,展現出新疆千百年來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承載了民族發展深遠厚重的文化意蘊。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應該努力讓新疆文化充盈起澎湃的青春活力,為中華民族文化傳承與交流做出自己的貢獻。
“石榴花”小課堂:凝聚青年力量助力文化潤疆 為弘揚和傳承新疆特色文化,助力文化潤疆,進一步筑牢民族團結意識,8月12日,“醫心”志愿服務隊前往和田市古江巴格鄉中學,開展了以“民族團結,籽籽同心”為主題的宣講活動,大家共同走進了一堂精彩的“民族文化與民族團結”思政課。
宣講活動現場,志愿隊成員們結合尋訪新疆特色文化的親歷感受,為在場的同學們介紹了馕、艾德萊絲綢的歷史起源、發展脈絡、文化傳承與創新,進而引申出馕文化與絲綢文化在促進新疆地區經濟發展、文化交融、民族團結方面的重要意義。宣講內容豐富多彩,在場學生積極發言,現場氣氛熱烈。
宣講活動現場
經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志愿隊成員們更加堅定了文化自信和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他們表示,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民族團結、文化傳承交流做出自己的貢獻。回望歷史,我們同呼吸、共命運,展望未來,各族人民更要手挽手、肩并肩,“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