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村落在旅游業的發展中可視為一種特殊的旅游資源,對傳統村落進行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有助于帶動傳統村落發展,實現鄉村居民脫貧致富,進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響應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的“數商興農”和“互聯網+農產品”政策,同時了解傳統村落保護開發的現狀,南京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智行傳村”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于8月25日前往南京市棲霞區樺墅村進行實地走訪調查。
圖為團隊成員在樺墅村村委會門口合影
依山傍水,利用環境優勢在南京茶肆茶業負責人李經理的帶領下,實踐團隊從村落環境、村落文化、發展模式、發展歷程等方面進行了系統調查。樺墅村就隸屬于棲霞區西崗街道,全村總面積8.8平方公里,山林面積7700余畝,綠化覆蓋率超80%,擁有豐富的山林湖水自然生態景觀,還擁有著第三紀以前火山噴發堆積而成的射烏山脈。樺墅村依山傍水風光旖旎,放眼望去一片生機盎然,村子分南苑、中苑、東苑,村內建筑多為徽派建筑,白墻黛瓦整潔而寧靜,周沖水庫是村內一大特色,為游客提供垂釣、環湖休閑步道等娛樂項目。李經理也介紹道,樺墅村多為本地游、周邊游、近郊游,工作日客流量較少,節假日多家庭郊游,團隊團建等。
圖為樺墅村景觀
茶肆飄香,探索經營模式在鄉村振興戰略下,當地村民開辦農家樂、民宿、茶肆等多種經營模式,農家樂食材新鮮口味地道,民宿干凈整潔景致各異,茶肆茶香四溢氛圍清幽。農家樂為旅客提供休閑度假的場所,讓游客在農村中度過輕松愉快的假期。除了提供舒適的住宿和用餐條件,還設置了休閑區、燒烤區等設施,讓游客能盡情放松和享受農村風光。農家樂還會提供農業科普教育、兒童農事體驗以及親子游戲等活動,鼓勵家庭成員一同參與,增進親子關系,培養孩子對自然和生活的興趣。民宿由當地居民將自己的家庭房屋開放給游客作為住宿場所,為旅客提供了基本的住宿設施和服務,如床鋪、衛生間、熱水等,并提供早餐或簡單的餐飲服務,讓旅客體驗當地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茶肆主要以當地茶文化為核心,提供特色茶飲和茶具,并注重茶文化的傳承和推廣。旅客可以在這里品嘗各種茶飲,學習茶藝技巧,以及參與茶文化交流活動。茶肆經常在雅致的環境中提供座位和桌子供旅客品茗、閱讀、交談等。這些不僅進一步豐富了村落的旅游資源,為旅客提供食宿,更是為村民提供了就業。
圖為樺墅村茶肆企業的民宿
稻米飄香,借助科學技術在調研中,實踐團隊了解到,在農業種植上,樺墅村村民們引進種植了江蘇最好吃的大米“南梗46”,采用科學種植技術和生產管理方式,采用有機農業的種植方法,避免使用化學農藥和化肥,以保證大米的天然品質。定期進行田間管理,包括澆水、除草、病蟲害防治等,提高了農產品的品質和產量,打造出優質大米品牌“樺墅大米”,將品牌大米制作成精美的禮盒包裝,作為當地旅游的伴手禮進行銷售,吸引游客購買,并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借助鄉村旅游宣傳推動經濟增長。
圖為樺墅村水稻種植基地
前路尚遠,把握未來方向在采訪中,李經理也談到樺墅村的發展也存在的一些問題。一是特色亮點不足,街道投入了大量資源用于改善自然景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對深層文化的挖掘程度較低,標志性歷史遺跡及文化底蘊價值未得到有效整合開發,導致出現了鄉村景觀樣板化的問題。二是產業支撐不夠,樺墅通過整治提升后,吸引了大批的旅客來參觀,但參觀的旅客停留時間較短,且回頭客較少,“觀光+農家樂+民宿”的產業模式沒有對本地發展形成成熟可靠的支撐,同時景區運營也對地方財政造成一定負擔。但這些也是村落未來發展的方向與潛力。通過對傳統村落發展的深入研究和訪問,團隊成員們得以親身感受到傳統村落的魅力,并見證了樺墅村的崛起與發展。在未來,相信隨著更多人的關注和支持,傳統村落的發展前景將更加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