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下鄉”賦能鄉村振興新篇章
時間:2023-09-03 關注:
理論是實踐的眼睛,實踐是理想的真理。為貫徹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為契機,財籽游實踐隊此次暑期主題“三下鄉”活動走進邛崍基層,探訪邛崍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以文化人,成風化俗。振興鄉村,需要利用本土文化優勢,打通基層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讓文化能參與,讓文化被傳承。實踐隊成員深刻理解文化在基層對鄉村發展振興的重要作用,都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厚植文化鄉村文化根脈。此次財籽游實踐隊走進四川省邛崍市的兩個村莊,探索以文旅融合模式助力鄉村振興的道路。
文化陣地是鄉村開展文化活動的重要陣地,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一曲鳳求凰,千載文君酒”,文筆山村具有兩千年的酒歷史文化。實踐隊成員在與文筆山村村書記對話得知,自2012年發展項目啟動開始,文筆山村利用當地古村落土地優勢以及千百年來的釀酒文化,接受村民改良建議,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改造鄉村,建成大梁酒莊,極大推動當地經濟文化深度發展。文筆山村將文化和產業相融合,以邛酒為媒介,發展創意文化產品,整合利用本土文化生態資源,結合農耕文化和酒文化,打造當地特色紅高粱農業景觀,為大梁酒莊提供綠色有機原料,打造特色邛酒品牌,以創新創意為內核,打破傳統“就農業而種莊稼”的形式,打造農業生產場景,農產品消費場所,農業休閑旅游為一體的“文旅融合”新形式,為鄉村振興提供良好支撐,賦予文筆山村豐富的商業價值。
農業興,則國家興。為響應國家號召,在實現鄉村振興道路上,川王村始終堅持“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方面共同發展,堅持發展特色農業,把握當地本土特色文化。“要想富,先修路”,川王村當地山林環繞,川王村所處地理位置擔當著重要文旅服務節點,川王村瞄準交通便利所帶來的建設紅利,修建了聯通村里村外的“川王路”。借助道路優勢以及川王村本地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政府沿路打造四季花海綠色生態農業,挖掘特色研學產品。譜好“產業曲”,激活鄉村造血功能,積極打造當地特色旅游品牌,依托保存完好的川西民居,茶馬古道等文化資源的時代價值,發展鄉村旅游,半山民宿,山地運動休閑,特色餐飲等等于一體的旅游打卡地,聯合羌文化聚居村推出特色文創,吸引廣大游客前來賞玩。
農業強不強,農村興不興,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千千萬萬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決定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只有將產業,文化,生態有機結合,才能真正的讓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才能打好鄉村振興“智慧牌”,為鄉村振興“添動力”,為文化發展“添魅力”,為社會發展“添活力”。心中有方,胸中有數,參與推動“三下鄉”活動有效開展,積極加入鄉村振興社會建設,主動了解投入鄉村中去,更加適應新時代新發展的趨勢,把握吸收新時代新要求,新時代新青年義不容辭。
文/財籽游實踐隊 圖/財籽游實踐隊
作者:三下鄉網 來源:三下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