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熱情似火的暑期,江西軟件職業技術大學校團委“靈眸啟新旅,AI煥鄉城”暑期赴下坊村社會實踐隊帶著知識、熱情與關懷走進了吉安市三坊鄉,展開了一系列豐富多彩且富有意義的活動,通過深入鄉村、了解鄉村、服務鄉村,為鄉村帶來新思想、新技術、新文化,激發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展現了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實踐隊與江西省勞動模范、下坊村返鄉創業新農人胡懷松進行了座談會交流,他向我們分享了他充滿傳奇的人生經歷以及在農業創新道路上遇到的艱辛與成就,這些年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秉持建設“純天然、綠色無添加”的有機生態農產品的原則,充分利用發揮三坊村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稟賦,將農業新興技術與傳統種植技術相結合,發展綠色文化,帶領村民們走上致富之路。在座談會的尾聲,胡懷松先生對當代青年大學生提出了殷切期望與建議。他強調,當代青年身處偉大時代,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眾多機遇,應當志存高遠,堅定理想信念,要有敢于創新、勇于拼搏的精神。他表示,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知識和技能的更新換代速度極快,學好過硬的本領是走向社會的“敲門磚”。
緊接著,在當地干部的帶領下,實踐隊走進敬老院,與老人們一同開展了“情暖桑榆,耆樂融融”的關懷銀發志愿服務活動,隊員們熱情高漲地為老人們表演了唱歌和跳舞,之后,更是自發地與他們展開了對話聊天,耐心地傾聽他們的故事,每一個微笑,每一句問候,每一次陪伴,都為老人們送去了心靈深處的慰藉。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僅僅取決于經濟的發展,更體現在對老年人的關愛與尊重。當代青年人應當積極主動地承擔起關懷老人的責任,用實際行動傳遞溫暖與關愛。
在與當地村民深入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他們的語言使用情況和對普通話的認知程度。通過調研發現,村里的中老年人大多習慣使用方言交流,而青少年在學校雖然接受了一定的普通話教育,但在日常生活中仍缺乏使用普通話的環境和習慣。因此,實踐隊成員們提前準備好通俗易懂的普通話學習手冊,內容涵蓋了拼音、聲調、常用詞匯和日常用語等;還在村里的宣傳墻上張貼推廣海報;在村里的廣場上設立了普通話宣傳點,擺放宣傳展板。推廣普及普通話關系到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是一項涉及面廣,影響深遠的社會公共事務。同時,推廣普及普通話也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下午的時光悠悠而至,實踐隊員們在村書記胡氣新的熱情邀請下,前往新文明實踐基站學習傳統打擊樂,在簡單了解了打擊樂的技巧和要領之后,大家躍躍欲試,拿起手中的樂器,有鐃鈸、銅鑼、木魚、大鼓等,一起感受傳統打擊樂的魅力。那激昂的節奏、富有韻律的聲響,仿佛將我們帶回了曾經那段古老而悠長的歲月。通過學習,我們不僅領略到了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更感受到了文化傳承的責任。
此次暑期“三下鄉”活動,不僅是一次實踐,更是一次成長。青年大學生們用青春的熱情與汗水,在鄉村的每一寸土地上留下深深的足跡。活動即將落幕,但青春的腳步永不停歇,我們將帶著這份初心和使命,在未來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為鄉村振興持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