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秦工薪火”實踐團走進寶雞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通過話劇演繹、口述訪談等方式,追溯工業記憶、汲取精神力量。
在遺址現場,隊員們親手編演的話劇《實業之光》正式上演。伴隨著道具機器的金屬光澤與眼中信念的光芒交織,他們重現了李國偉、瞿冠英等先輩帶領工人們在廢墟中重建工廠的史詩。毀廠、遷建、復工的過程在沉浸式演繹中步步推進,每一個動作都沉重而堅定。那一刻,他們不再只是演員,而是跨越時空,與先輩并肩作戰的同行者。臺下觀眾熱烈的掌聲,是對表演的認可,更是對那份實業救國精神的深切共鳴。
活動尾聲,實踐團有幸聆聽申新紗廠子弟、退休工人宋師傅的真情回憶。他摩挲著老廠區磚石,追憶父輩們“以廠為家”的歲月。“機器是工人的命根子,國家需要就是最高的指令!”這句樸實的話語,如重錘敲擊心靈。他勉勵青年學子傳承“擇一事終一生”的匠心,這不僅是對手藝的堅守,更是對國家和民族的擔當。
長樂塬之行,讓“秦工薪火”實踐團的每一位成員更加堅定:新時代的工科學子,應當以精湛技能淬煉青春,用精益求精的匠心續寫屬于中國工業的嶄新華章。這簇從歷史歲月中燃起的火種,將由他們在技能報國的征途上,高擎并傳遞得更加熾熱與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