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遵義革命圣地:追尋紅色足跡,賡續紅色基因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響應學校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南京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渠”光而行隊7位成員于2023年7月12日至7月15日前往貴州省遵義市開展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我們在遵義會議會址和遵義會議紀念館,開展了以“走近遵義會議,感悟長征精神”為主題的紅色基地走訪學習活動。我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觀摩遵義會議小樓,了解到當時會議召開的情形和小樓每一間房間的用處。在瞻仰完遵義會議的舊址之后,我們隨著講解員進入了長征紀念館了解遵義會議的相關內容。紀念館里陳列著大量的歷史圖片、文字和介紹,生動地展示了遵義會議召開前期的準備事項和召開時與會者的論述以及遵義會議帶來的歷史意義。

圖為紀念館景。“渠”光而行隊隊員 王家嚴 攝
我們前往貴州省遵義市紅軍山烈士陵園,開展了以“緬懷革命先烈,感悟紅色精神”為主題的紅色基地瞻仰學習活動。團隊成員跟隨參觀的隊伍重溫了熱血鏗鏘的入黨誓詞,參觀了紅軍山烈士紀念碑,瞻仰了“紅軍墳”紀念銅像,膜拜了紅軍英烈墻,了解了革命烈士們的光榮事業和艱苦卓絕的戰斗。

圖為紅軍英烈墻景。“渠”光而行隊隊員 王家嚴 攝
我們前往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的婁山關景區,開展了主題為“邁雄關漫漫,感鐵骨錚錚”的思想學習活動。我們沿著環山的木梯拾級而上,在一邊是懸崖絕壁,一邊是茂密叢林中看到了一個個戰士匍匐待命的一條條戰壕縱橫其中。我們途經長空橋,走下百丈梯,來到了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陳列館。在陳列館中,大量的歷史圖片、文獻資料展現著婁山關前世的命運。同時通過現代聲光電技術的運用,將紅色歷史同藝術有機結合,使參觀者感到身臨其境。

圖為長空橋景。“渠”光而行隊隊員 王家嚴 攝
在這次在遵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們也會遇到挫折,但在當地工作人員的協助和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成功解決了遇到的困難和挫折,這次社會實踐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作為下鄉隊伍中的一員,受益匪淺, 從中獲得了一些心得感悟。
首先,堅定的信念和意志力是戰勝困難的關鍵。在遵義會議期間,中國共產黨面臨著內外敵人的嚴重圍剿和黨內的嚴重分歧。然而,他們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堅信共產主義理想的正確性,并以頑強的意志力為導向,努力克服困難和挑戰,為了革命事業不惜犧牲個人利益。這種堅定的信念和意志力是他們能夠糾正錯誤,贏得勝利的關鍵,并激勵他們不畏困難、砥礪前行,最終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其次,正確的路線和策略是成功的保證。遵義會議上,通過重新審視和糾正過去的錯誤,中國共產黨確立了正確的領導核心以及正確的革命路線,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軍事防御方針。這些正確的決策和指導方針為黨的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促使他們能夠在困境中找到突破口,并在長征途中取得了重要的勝利。這告訴我們,在面對復雜情況和困難時,制定和堅持正確的路線和策略至關重要。同時也告訴我們,不能盲目地墨守成規,而是要緊密結合實際情況,靈活應對,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從而推動事業的發展。
此外,團結和集體智慧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在遵義會議上,中國共產黨內部出現了分歧和爭論,但最終黨內同志們團結一致,共同探討問題,尋求解決之道。他們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充分發揚民主、團結合作的精神,通過討論辯論,達成了共識,找到正確的策略和方向。這種團結合作和集體智慧使他們能夠凝聚力量、共同應對挑戰,并最終實現勝利。這啟示我們,在團結合作的力量下,我們可以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優勢,共同面對挑戰,取得成功。共同努力、相互支持是實現目標的關鍵。
最后,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自身。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在錯誤路線的糾正中所做的重要總結和調整。通過總結錯誤經驗教訓,他們意識到錯誤的根源,并及時進行糾正,使黨能夠繼續前進。這說明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謙虛和反思,認真總結歷史經驗,吸取其中的教訓,不斷提高自己,以適應時代的變化和需求。
總的來說,遵義紅色實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寶貴的經驗。堅定的信念、正確的路線和策略、團結合作和總結經驗教訓都是我們在面對困難時應該牢記的重要原則,都是取得成功的關鍵要素。只有通過認真思考和實踐,我們才能不斷進步,取得更大的成就。這些感悟不僅適用于革命斗爭,也可以應用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幫助我們面對困難和挑戰,取得更好的成果。(通信員 袁躍)

圖為合照。“渠”光而行隊隊員 王家嚴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