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法學院“千年運河情,法治守護行”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揚州組深入揚州市廣陵區萬福村及文昌花園社區,成功舉辦了兩場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大運河普法宣傳活動。此次活動面向當地居民,特別是青少年群體,普及了與大運河保護相關的法治知識,為推動千年運河的法治化保護工作貢獻了積極力量。

在文昌花園社區活動現場,實踐團隊成員借助社區多媒體設備,向青少年們系統解讀了全國性大運河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及《揚州市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團隊成員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大運河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入闡釋了保護運河生態環境、維護運河周邊公共秩序等相關法律規定的重要意義。社區居民專注聆聽講解,還常常與團隊成員熱情互動、深入探討,現場氣氛輕松熱烈。

此次在文昌花園社區開展的普法宣傳活動,創新地融合了非遺絨花制作技藝。活動中,團隊向青少年們普及大運河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助其深入理解運河生態保護與文化遺產傳承等法律規定;同時手把手的教授絨花制作技藝,引導青少年們在動手實踐中感受傳統非遺的獨特魅力。
青少年們積極響應、廣泛參與,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既提升了法治素養和依法維權意識,又近距離體驗了非遺文化的深厚底蘊,活動取得良好宣傳教育效果。社區負責人高度的評價這類將知識性、趣味性與文化性相融合的活動,認為其有效豐富了社區文化生活,切實增強了普法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7月15日,團隊抵達廣陵區萬福村,在教室開展了針對性普法活動。實踐團隊成員采用案例分析、知識問答等多樣化形式,向當地青少年系統普及運河保護相關法律知識。活動中,青少年紛紛主動加入問答環節,積極互動,現場氛圍熱烈活躍。有青少年在準確回答問題后表示:“此前未曾知曉保護運河涉及如此豐富的法律知識,今后將主動擔當起運河小小守護者的責任。”

除了法律知識講解,團隊成員還精心準備了非遺手工——通草花。通草花是一種傳統的揚州非遺技藝,以通脫木為原料,經過漂白、裱草片、染色、捏瓣、粘花等多道工藝流程制作而成,展現了揚州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通過親身體驗,小朋友們不僅能感受到傳統手工藝的魅力,還深入了解非遺文化的深厚內涵。攜手一起體驗傳統技藝,傳承非遺文化,守護千年運河!

此次大運河普法宣傳活動不僅增強了當地居民的法治觀念和對大運河保護的意識,也為青少年了解和參與大運河法治保護搭建了良好平臺。下一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法學院“千年運河情,法治守護行”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將繼續發揮專業優勢,持續推進此類普法宣傳活動,助力構建更加完善的大運河法治保護體系。讓大學生們在實踐中鍛煉了自己,實現了知識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