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儒林文化,了解《儒林外史》背后的故事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號召,根據學校和上級團組織有關工作部署, 2023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已經開展。2023年6月25日,滁州學院暑期三下鄉儒林文化探索小分隊為響應學校對于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號召,進一步了解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奔赴滁州市全椒縣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為了更好的開展活動,小隊成員首先對“儒林文化是什么”進行了一定了解,儒林文化本意應該是批判的,迂腐的科舉制度下形成的一種社會風氣,但現在這種意思明顯淡化了,意指明清官場、文人的文化,如揚州蘇州給人的感覺,要還有層意思的話,是鄉土里尊師重教的傳統。由于我們對儒林文化的認知都來自于吳敬梓所撰寫的《儒林外史》所以經過小隊成員的一致同意,于2023年6月25日前往了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的吳敬梓故居和吳敬梓紀念館。吳敬梓故居位于南京清溪河與秦淮河交界處,毗鄰古桃葉渡,名為秦淮水亭。
陳列館共占地800平方米,分南、北兩部分。南半部分為古桃葉渡遺址,因晉代大書法家王獻之曾在此迎接過愛妾桃葉而得名,千百年來,歷代文人雅士多在此吟詩賦詞、幽思懷古,留下許多優美詩句和生動民間傳說;北半部分為吳敬梓故居,陳列著各種版本的《儒林外史》著作,反映了吳敬梓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斷,成為研究吳學的又一陣地。
圖為吳敬梓紀念館小隊合影
圖為吳敬梓故居小隊合影
吳敬梓故居主體建筑為磚木結構,青磚清水墻體,蝴蝶瓦屋面,馬頭墻硬山形式;住宅主體三區并建,火巷相隔,并建配套服務用房?;▓@景觀部分包括書房、方亭、花廳、假山、水池、廊等,園路用石板、黃道磚、卵石、青磚等材料鋪裝,園中用太湖石圍砌花池,并配以喬灌木等綠化種植,總體設計、建設體現全椒地域文化,完美彰顯了全椒古建筑特色。

圖為吳敬梓故居
而吳敬梓紀念館,則是按照古籍重建的,所以不管是從園林規劃還是它的整個文化氣息都非常濃厚,置身其中仿佛真有吳敬梓當年寫《儒林外史》時的瀟灑暢快。

圖為吳敬梓紀念館門前銅像
在這里我們了解到吳敬梓的性格和當時的那個世俗世界是多么格格不入,即便有萬貫家財也抵不過人心險惡,世態炎涼,活生生把一個承襲家財的溫良文人逼到了生活的墻角。并且讓我們認識到吳敬梓寫下《儒林外史》是對封建科舉制度進行尖銳的批判,是對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的靈魂進行深刻的剖析?!度辶滞馐贰匪_到的高度的思想藝術成就,使它在當時就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惺園退士序說:慎勿談《儒林外史》,讀之乃覺身世酬應才間,無往而非《儒林外史》。”可見作品反映現實的巨大批判力量。在小說史的友展中,《儒林外史》奠定了我國古典諷刺小說的基礎,為以后諷刺小說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晚清譴責小說《官場現形記》等顯然是受了《儒林外史》諷刺藝術的影響,并在結構上也有所模仿。我國新文學的偉大作家魯迅,極其推崇《儒林外史》,他的戰斗的文學傳統特別在諷刺手法的運用上,和《儒林外史》也有一定的關系。吳敬梓紀念館無論是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還是旅游勝地都是一個優秀的典范。

圖為吳敬梓紀念館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