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乾隆年間,遂昌有位富商,請了一位篾匠在家中作畫,所得的竹編畫上,花草鳥獸栩栩如生,見者皆嘖嘖稱奇。
而如今,一位叫周予同的大師潛心鉆研傳統竹編工藝30多年,驗證了這一民間傳說。最近,青山竹海團隊來到遂昌,近距離感悟竹編的魅力。
到達遂昌縣后,我們拜訪了當地竹編師傅,觀看竹編的過程。在與師傅聊天中,我們知道了竹編工藝大致可分為起底、編織、鎖口三道工序。制作流程看似簡單,但其中光是準備步驟就包括挑竹、鋸斷、開片、刮篾、開絲、勻刀、染色等十幾道工序,這也是竹編文化快要失傳的原因之一。
遂昌竹編文化源遠流長,無奈如今愿意學這一門手藝的人卻是極少的。所以我們想要更加了解和傳播竹編這古老的工藝,讓更多人知道竹編的魅力。在這個信息化時代,我們會將竹編與互聯網結合,擴大其影響力。竹編未成往事,一代人去了,一代人還在。
總結
在這次實踐中,我們初步接觸了竹編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豐富我們的知識儲備的同時,也開闊了我們的眼界。之后我們會努力弘揚竹編文化,吸引更多對竹編這一非遺感興趣的人,來幫助它的傳承。同時,我們也會助推農村的產業的發展,真正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勞動鏈中存活下去,推動遂昌縣的綠色發展理念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