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由廣州市同道公益發展中心主辦的我的捐贈故事回顧展——暨首屆華人青少年社會實踐論壇在上海蘇河灣萬象天地正式啟動。
在上海,“崇善”正成為一種社會共識,“向善”正成為一種精神力量,“行善”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在上海文化底蘊背景下,舉辦在大型商業中心的藝術展,我的捐贈故事與中國新青年,在這里產生希望與溫暖的匯聚與爆發,并帶來持續深遠的影響。
我的捐贈故事是由廣州市同道公益發展中心主辦,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支持,基金會中心網聯合主辦的捐贈故事評選大賽,它起源于美國捐贈回饋日GivingTuesday衍生出的MyGivingStory,是一項全民參與的公眾活動。
啟動儀式上,廣州市同道公益發展中心理事長、我的捐贈故事發起人何雪峰代表主辦方致辭,他表示華人青少年社會實踐論壇旨在為華人青少年提供一個交流、分享的平臺。分享他們投身公益事業的經歷和感悟,共同探討青少年公益活動的核心素養培養,促進社會實踐的發展和青少年的成長。
隨后,上海閔行區諾美高級中學理事長范嬌雅致辭,她表示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也是社會的希望,希望通過本次論壇,能夠激勵和引導大家去積極探索,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的潛力和天賦。
啟動儀式上請到了各領域專家和成功的社會實踐者分享他們的經驗和見解,鼓勵接下來的華人青少年勇敢地走向社會,勇敢地去探索、去實踐。
遠播教育集團總經理、遠播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鄒宏宇就《青少年公益活動與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了分享,遠播教育致力于培養多元文化背景下,具有“全球勝任力”的青年。鄒宏宇院長表示公益活動為青少年提供了實踐、體驗、嘗試的機會,他們可以在這些活動中學習到團隊合作、創新思考等重要素養,并在實踐中不斷提煉、豐富。
免費午餐基金秘書長辛弘分享了《小善大愛的免費午餐故事》,免費午餐計劃倡議每天捐贈6元,為貧困學童提供免費午餐。致力于幫助中國兒童免于饑餓,健康成長,希望通過若干年的努力,使免費午餐成為中國兒童的基本福利,大規模改變中國鄉村兒童營養狀況。公益并非大善,而是由一個個小善匯集而成。每個人都可以發揮自己的力量,幫助他人,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陽光公益基金管委會主任黃屹分享了《公益,讓孩子收獲幸福感!》的主題, 陽光公益力求探索和打造公益的關聯性,通過藝術、科技教育、支教踐行來幫助云南鄉村少年兒童的德智體美的發展,通過“云彩空間”這個項目關注事實孤兒及鄉村少兒的助學和成長。黃屹主任表示公益是一種可以幫助孩子們成長、收獲幸福感的重要途徑,通過公益可以讓孩子學會感恩、獨立自信。她希望通過公益實踐喚起孩子們的家國情懷,培養互助精神,讓他們成為新一代的責任擔當者。
隨后,青少年公益代表,守護花蕾計劃花蕾使者、上海民辦滬東外國語學校學生吳一非、吳一凡分享了《吹往夢想的風》,他們在暑假期間前往大涼山,跟大涼山的孩子一起互動玩游戲,也和他們有了“妞妞合唱團”。“妞妞合唱團”是他們在大涼山認識的新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通過不斷地努力練習唱歌,最終登上了央視的舞臺,讓全國的觀眾認識到了她們,給所有追逐夢想的少年們起到了榜樣作用。兩位青少年代表也倡導更多的少年加入,去身兼力行地做力所能及的事,去感受遠在山區的,與她們同齡孩子們的夢想,可能一句鼓勵,一份傾聽,一個小的禮物饋贈,都是少年之間傳遞給彼此的力量,風吹往的方向,也是夢想的方向。
上半場分享結束后,全體嘉賓在主辦方的導覽下參觀了我的捐贈故事回顧展,到場的來賓不僅可以作為參觀者,更可以成為故事的聆聽者,本次展覽結合數字科技,實現參展人掃碼聆聽當事人如對話般的講述。 讓公益故事具備更加鮮活的感染力。
參觀交流結束后,進入主題分享環節的下半段,花開嶺公益學園發起人羅丹就《青少年與世界改變》花開嶺公益基地的建立,幫助更多的縣域地方組織更好的去做工作和各地區伙伴們就具體的問題進行商量、討論,研發出更多更好的模型,去幫助解決更多的社會問題。羅丹表示更希望將多年來顯化的全職公益人身上的優秀職業素養打包傳授給更多的小朋友,貫穿整個公益實踐,打造“少年公益學園”,發展少年跨文化理解力,果決的執行力。鍛造城市少年公益行動能力,關切世界,并開始參與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問題。
隨后,無錫靈山慈善基金會、上海靈青公益發展中心理事長王文分享了《青年公益》,靈山慈善基金會十余年來在教育援助、青年成長、扶貧濟困、社區治理、應急救援和國際交流等領域持續深耕,在推動公益慈善事業發展上積極作為。王文理事長表示青年公益是一種傳承和傳播的力量。當投入到公益事業中時,不僅是在幫助他人,更是在影響和激勵身邊的人。通過公益人的努力可以塑造一個更加和諧、人文和關愛的社會。
分享環節的最后,青少年代表,J&E創始人、文來初中薈萃部學生張馨予分享了她的親身經歷《從創意到公益實踐》,J&E創辦于2019年,是由兩位8歲多的小朋友發起,一群孩子們熱情參與的,在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下成立的公益小組織。近年來通過“夢想課堂”,孩子們幾乎每年都利用假期走進大山,一方面擔任“夢想小老師”的城市少年兒童幫助山區孩子學習英語拼寫、美術等;另一方面在融入山區日常生活的過程中,來自城市的孩子也從同齡人那里學到了各種技能。張馨予的家長還表示“讓孩子賦能孩子,孩子激發孩子,這類公益活動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分享的最后,主持人問馨予:很多青少年認為做公益會影響學業的時間,你怎么看?馨予表示:“重要的事情優先做,提高效率完成學業,然后投入時間精力做公益,自己也會有成長和收獲。”主持人接著問:“你在公益實踐中,最大的收獲是什么?”馨予表示:“是團隊合作的精神……”
分享過后,首屆華人青少年社會實踐論壇正式開啟,論壇中何雪峰理事長就《公益是孩子最好的教育》為議題帶領中國上海市心理咨詢師、國際家庭教育指導師楊曉熹博士,北京舜益項目咨詢負責人韓婷,上海愛益培聯合創始人、執行總裁杜長嶸,畢業后公益項目創意顧問魏強強等嘉賓展開了深度的討論。
啟動儀式的最后由嘉賓代表別為青少年代表吳一非、吳一凡以及張馨予頒發了感謝證書。青少年代表們以飽滿的熱情傳遞了青春力量和社會責任。他們的努力和付出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和勇氣,給在座的嘉賓帶來了很多啟發與思考。
以廣州市同道公益發展中心為核心,在上海愛益培的助力下,聯合公益組織,免費午餐基金會、陽光公益基金、畢業后公益圖書室、守護花蕾計劃、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無錫靈山慈善基金會、上海靈青公益發展中心以及戰略支持單位Giving Tuesday、遠播教育集團。 聚合展現青年公益行動,推動善的年輕力量。傳遞影響更多人成為公益故事的光源,點亮明日更多的可能。
愛益培基于全球教育視野,面向華人青少年,首創全新的全球化社會實踐新模式,專注于提升青少年未來發展的行動素養。將社會責任和公益種子注入孩子的成長旅程,助力孩子全面提升和世界同步的行動力、責任感、創新力、領導力等綜合素養。中國的青少年,也是世界的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