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賦能智慧農業,助力農業生產現代化
時間:2024-01-26 關注:
AI賦能智慧農業,助力農業生產現代化
農業現代化,關鍵在于農業科技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實現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必須把農業科技創新擺在突出重要位置上,堅持向科技要產量、要效益、要競爭力,以農業科技創新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诖耍?024年1月17日,曲阜師范大學經濟學院慧農智行社會實踐隊來到壽光高科技農業園區進行實地考察,了解AI與智慧農業的實際應用情況。
從傳統農業到智慧農業:AI技術如何改變農業生產方式
我們首先見到了AI科技大棚的負責人張先生,他將帶領我們參觀壽光智慧大棚的建設和運用,他告訴我們“隨著今年來AI智慧的普及,農業科技化水平也不斷提高隨著數字化、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被廣泛運用到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農業生產方式正在被“重塑”。“打開手機,通過APP便可遠程操作。”在稻田鎮崔嶺西村村民崔新中的蔬菜大棚內,他一邊向我們介紹大棚無土栽培的西紅柿,一邊用手機現場演示大棚的智能化操控。在這個占地四畝多的大棚里,共安裝了包括智能放風機、智能植保機等在內的近10種智慧設備,代替了大部分農事操作所需用的人工?!私猓數氐氖卟舜笈镆训壍降谄叽悄芪锫摼W“云棚”,勞動生產效率提高了1倍以上,各種新型設備的應用,讓蔬菜生產管理變得更加簡單便捷。
為加速數字農業建設進程,壽光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10多家科研院校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引入數字農業龍頭企業,開發應用“壽光蔬菜產業互聯網平臺”,提升農業數字化、智能化、標準化水平。如今,壽光蔬菜大棚已發展到第七代,通過發揮壽光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基地、丹河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等大型蔬菜生產園區示范引領作用,約有1.6萬個大棚集成應用了現代數字化技術和智能化裝備等全程物聯網設備,農民在家用手機就可以遠程操控,壽光80%的大棚實現了智能化管理,過去一對青壯年夫婦能種植2個70米的大棚,現在可以管理3個200多米的大棚,蔬菜大棚變身成為“綠色車間”,蔬菜園區變身成為“綠色工廠”。
走進生產基地,探尋智慧農業
在與當地智慧大棚AI操作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交流中得知蔬菜種植是從播種每一粒種子開始的,為了對農業生產各環節的空氣溫濕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濃度、土壤溫濕度、施肥作業等信息進行采集,壽光設施蔬菜大棚搭建了多種先進設備與植物生長傳感器。
百度智能云通過充分利用現有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將蔬菜田塊數據、環境數據、科研數據、市場數據等行業數據與數字技術相融合,利用“設施蔬菜智腦”建立起尖椒、長茄、番茄和黃瓜等蔬菜作物為先期試點的科學種植模型,提供生產種植、產量預測、土壤墑情等分析決策。
通過大屏可視化展示和智能機器人,將傳統種植經驗以數智化應用的方式提供給種植戶,指導完成精準耕作、精準灌溉、精準施肥、精準播種、精準收獲,進一步提升蔬菜種植的標準化和設施農業的現代化水平。預測數據和實時數據相結合,可實現預測果品質量與產量,提前布局銷售和物流。此外,通過小度智能終端接入蔬菜售賣渠道,實現產銷聯動,加速產業鏈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有了 AI 科技的加持,蔬菜種植實現了從生產、采摘到銷售的全流程智慧化管理,降本增效。
立足發展現狀,展望未來前景
科技和改革,融入壽光蔬菜產業的發展“基因”?;仡櫚l展歷程,產業發展的矛盾和問題,正是靠科技和改革破解。家家戶戶都種大棚,可土地有限,就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率。市場競爭激烈,就搶先發力標準化,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消費者要吃得好吃得安全,就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綠色發展,確保蔬菜質量安全。以科技創新和機制創新擴總量、應變量、提增量,壽光蔬菜產業不斷邁上高質量發展新臺階。
作者:三下鄉網 來源:三下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