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無我,不負人民,作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心里裝著人民、時刻想著人民、奮斗為了人民。新時代各種矛盾與糾紛不斷浮現,司法系統出現“訴訟爆炸”的趨勢,法院卻處在“案多人少”的窘境。隨著“楓橋經驗”的普及,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也應運而生。
為進一步探索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在基層社區的實際運行情況,煙臺大學法學院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調研隊走進青島市湛山街道仰口路社區,探尋社區在多元解紛中的角色與作用,感受“楓橋經驗”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生動實踐。
圖為團隊成員與湛山社區副書記吳丹進行座談。
湛山社區副書記吳丹對調研隊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隨后,吳丹與調研隊員圍坐在一起,就社區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構建與運行進行了深入的座談交流。在座談中,調研隊員們了解到,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斷加強多元解紛機制建設,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一站式、多層次、全方位、低成本的優質訴訟服務和解紛服務,仰口路社區積極探索“網格化+人民調解”模式,將社區劃分為7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調解委員,定期下訪、巡邏,及時了解居民訴求,排查化解矛盾糾紛。

圖為湛山社區副書記吳丹為團隊成員進行相關介紹。
調研隊還了解到,社區曾成功調解一起因房屋漏水引發的鄰里糾紛。接收問題后調解員耐心傾聽雙方訴求,了解矛盾焦點,通過聯系物業、維修工等工作人員共同排查問題,并同時邀請法律顧問為雙方提供法律咨詢。最終,在調解員的積極協調下,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物業承諾及時修復漏水問題,鄰里雙方也握手言和,重歸于好。網格員們像社區的“眼睛”和“耳朵”,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仰口路社區還會定期開展網格內矛盾糾紛專題研討會,針對物業糾紛、鄰里糾紛等常見問題,制定具體的化解方案,提升矛盾糾紛化解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社區還積極打造“一站式”法律服務,邀請律師定期坐班,為居民提供法律咨詢、糾紛調解等服務,以此來保證住戶利益的最大化。律師通過專業法律知識,為雙方分析案情,講解相關法律法規,最終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避免了矛盾升級。仰口路社區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成功實踐,離不開社區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他們始終秉持“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的理念,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維護了社區的和諧穩定。社區副書記介紹,社區調解員們不僅具備豐富的調解經驗,更擁有一顆服務群眾的熱心,他們用真心和真情贏得居民的信任和尊重,用智慧和勇氣化解矛盾糾紛,筑牢了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
仰口路社區通過與人民調解委員會、居委會、居民骨干、居務監督委員會等組織協同發力,共同化解矛盾糾紛。針對一些復雜的矛盾糾紛,調解委員會積極與派出所、民政、人社、教育、婦聯等部門溝通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化解矛盾糾紛。仰口路社區的經驗表明,推動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在源頭、在訴前,需要聯合基層治理力量,多措并舉、因情施策,才能更好地促進矛盾實質性化解,這也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不謀而合。
社區副書記吳丹表示社區工作需牢牢把握“四下基層”工作法,包括“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同時還著重強調了“兩委一站”在社區工作中所發揮的重大作用。
通過實地走訪,煙臺大學法學院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調研隊的成員紛紛表示,此次社區實踐讓他們深刻體會到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強大生命力,也讓他們對基層社會治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們將以此次實踐為契機繼續深入基層,調研學習,為推動訴源治理貢獻力量,用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圖為團隊與湛山社區副書記吳丹進行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