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鄉音發展,擎傳承火炬
時間:2024-08-12 閱讀:
在現代化快速推進的今天,全球范圍內的方言正遭遇著空前的挑戰。方言不僅是語言多樣性的關鍵組成部分,更是蘊含了豐富的地域文化和歷史遺產的載體。但是,伴隨著標準語言的普及和人口遷移等因素,不少方言正逐步被邊緣化,有些甚至面臨消失的危險。在這一語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戲劇形式,因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成為方言保護和傳承的重要手段。7月13日至8月12日,曲阜師范大學管理學院“鄉梓雅韻”實踐團在山東、浙江、山西、河北等地開展了以“守鄉音雅韻,續古語新篇——非遺戲劇視域下方言傳承與保護”為題的社會實踐活動。本次實踐活動以非遺戲劇為研究載體,探討了方言活態傳承的有效策略。
實踐團隊選取了山東省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戲劇——呂劇作為研究樣本,該戲劇以其特有的方言唱腔和表演藝術在地方乃至全國范圍內享有高度評價。研究旨在通過參與和記錄戲劇的表演過程,深入剖析方言的運用情況,并探索如何利用非遺戲劇促進方言的傳承和保護。同時,活動也旨在提升公眾對方言保護的認知,并為政策制定提供實證支持。
在深入實地調查之前,實踐團隊咨詢了指導教師的意見,并進行了充分的網絡資料搜集,掌握了當前方言保護的狀態。此外,團隊還設計并制作了方言保護調查問卷,以收集輔助研究的資料。在此基礎上,實踐團隊赴呂劇發源地的展覽館進行考察,探究方言在其中傳承與發展的脈絡。同時,團隊與戲劇傳承人、專家學者和文化工作者進行了深度交流,征詢他們對于方言傳承與保護的見解和建議,并與當地居民進行訪談,了解他們對非遺戲劇及方言傳承的認同與支持程度。最終,實踐團隊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了整理和分析,運用統計學方法對方言在非遺戲劇中的應用和傳承現狀進行了量化研究,為制定解決方案提供了科學依據。
在非遺戲劇中,方言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實地調研我們發現,方言不僅是非遺戲劇的根本,為其賦予了獨特的地域風格和文化價值,也增強了觀眾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實踐隊也深刻認識到方言保護的緊迫性和復雜性。實踐隊建議政府、教育機構、社區和個人共同努力,加強對方言的普及教育、提高非遺戲劇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強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等措施來推動方言傳承與保護的發展。同時,也呼吁社會各界加強對非遺戲劇的支持,為其傳承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作者:曲阜師范大學鄉梓雅韻實踐團 來源: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