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下,7月1日至5日,安徽外國語學院國際會計學院“皖宣云岫行”實踐團隊深入"中國宣紙之鄉"涇縣,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傳承與紅色教育實踐活動。這支由10名師生組成的團隊,以文化調研、紅色教育和公益服務為載體,在千年文脈與革命精神的滋養中,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使命擔當。
?。ㄍ钚漆缎袌F隊在赤灘古鎮門口合影。湯樂怡供圖)
文化筑基:解碼宣紙千年傳承密碼。實踐首日,團隊與涇縣政府座談獲支持,通過走訪居民、查閱資料,勾勒當地文化脈絡。7月2日,在中國宣紙文化園,成員系統研習宣紙制作—以青檀樹皮、沙田稻草為料,經18道核心工序、108道精細操作成紙。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劉開永闡釋“紙壽千年”價值,團隊親身體驗抄紙、曬紙,觸摸傳統工藝溫度。團隊有幸采訪了宣紙技藝傳承人劉開永老師。他動情地分享道:“宣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瑰寶,不僅是書法創作的絕佳載體,更是筆墨繪畫的理想畫布,方寸之間可承載萬千意境。其原料優質、工藝精湛,具有極強的耐久性,可歷千年而不朽。”劉老師的講解讓隊員們對宣紙的文化價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圖片隊長段雪顏采訪劉開勇老師。湯樂怡供圖)
?。▓D片在中國宣紙文化園大合照。湯樂怡供圖)
文旅融合:邂逅自然與非遺共生之美。7月3日,團隊開啟自然與非遺探索。上午調研“江南小九寨”月亮灣生態旅游資源;下午走訪三兔宣筆有限公司、宣紙產業園,參與梳毫、調鋒等宣筆制作,與工匠、研學學生交流,體悟“一生只做一支筆”的工匠精神,見證非遺在年輕群體的傳承活力。
?。▓D片隊員李志國、劉子涵制作宣筆。湯樂怡供圖)
紅色鑄魂:汲取新四軍革命精神力量。7月4日,團隊赴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開展紅色教育。館內文物、史料還原新四軍浴血奮戰歷程,經講解與研討,成員深入了解鐵軍成長,被先烈無畏精神震撼,立志轉化紅色基因為奮進動力。
?。ㄍ钚漆缎袌F隊參觀新四軍軍部舊址。段雪顏供圖)
服務為民:筑牢金融安全知識防線。收官日(7月5日),團隊在赤灘古鎮、縣中心商超開展金融公益宣傳。以資料發放、案例講解,向居民、商戶普及財務管理要點,揭露電信詐騙手法,提升群眾金融安全意識,用實際行動服務社會。
?。▓D片皖宣云岫行團隊宣傳財務管理知識。段雪顏供圖)
本次實踐中,安徽外國語學院聯合安慶師范大學、安徽理工大學等四所高校,形成跨校實踐聯盟。五校團隊分工協作,共同調研宣紙非遺技藝、挖掘紅色資源、走訪鄉村民生,并聯合撰寫鄉村振興建議報告。校地資源的整合與互補,為涇縣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展現了高校青年在鄉村振興中的集體智慧與力量。
?。▓D片皖宣云岫行與其他學校高校聯動合照。段雪顏供圖)
此次實踐,團隊兼具非遺學習者、紅色傳承者、社會服務踐行者身份。指導老師表示,實踐活動實現文化浸潤、精神傳承與社會服務有機統一,讓同學們深刻認識到,文化自信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需要在身體力行中培育的精神品格。涇縣文旅部門負責人表示,大學生們的實踐活動為當地文化傳承和鄉村振興提供了新思路,為地方文化傳播、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彰顯新時代青年擔當。而隊員們則通過這次實踐,完成了從文化學習者到傳播者、從理論掌握者到實踐踐行者的身份轉變,在知行合一中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