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暑意正濃。豫北醫學院“赴后澗村實踐隊”的一行人踏著驕陽走進后澗村,開展了為期幾天的暑期下鄉服務活動。隊員們以“熱心服務暖民心,青春建功新時代”為宗旨,通過健康義診、愛心助學、環境整治等多樣化服務,用實際行動為鄉村送去溫暖與活力,譜寫了一曲大學生服務基層的青春贊歌。
后澗村作為豫北山區的偏遠村落,青壯年多外出務工,留守的老人和兒童成了村里的主要群體。實踐隊抵達后,迅速與村兩委對接,通過座談會、入戶走訪等方式摸清村情民意,針對村民最迫切的需求,制定了“健康護航、愛心助學、鄉村美化”三大服務板塊,確保每一項服務都精準對接群眾所需。
在“健康護航”行動中,隊員們將村委會大院改造成臨時服務站,搭建起簡易卻規范的診療區。內科、外科、中醫科的隊員們分工協作,為村民測量血壓、血糖,聽診心肺,檢查關節,詳細解答關于慢性病管理的疑問。考慮到部分老人行動不便,隊員們組成“移動診療小分隊”,帶著醫療器械上門服務。65歲的劉奶奶獨居在家,多年受腰痛困擾,隊員們不僅為她做了推拿理療,還留下了貼敷藥膏和使用說明。“這些孩子比親人還細心,不僅看病還教我保養方法,真是熱心腸的好孩子!”劉奶奶感動地說。八天里,實踐隊累計服務村民230余人次,讓村民在家門口享受到了專業醫療服務。
針對村里留守兒童缺乏陪伴和輔導的問題,實踐隊專門開設“愛心課堂”。隊員們利用村小學教室,為20余名留守兒童提供作業輔導、興趣培養和安全教育服務。上午的文化課上,隊員們耐心講解數學難題、指導作文寫作;下午的興趣課上,手工制作、科普實驗、健康小游戲等活動讓孩子們笑聲不斷。隊員們還帶來了精心準備的圖書、文具和體育用品,為每個孩子建立了“成長檔案”。“大哥哥大姐姐教我們做實驗、講衛生知識,還陪我們打籃球,這個夏天過得特別開心!”10歲的留守兒童小宇興奮地說。
除了專項服務,隊員們更注重融入鄉村生活,用熱心小事溫暖村民心田。看到村里主干道旁雜草叢生,隊員們主動拿起鐮刀、鐵鍬開展環境整治,清理路邊垃圾、修剪綠化帶,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得知村里的老磨坊年久失修,隊員們合力修繕屋頂、清理雜物,幫老人恢復了磨面功能。傍晚時分,隊員們還會在村口廣場組織納涼晚會,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機視頻通話,陪留守兒童唱歌跳舞,小小的村莊因這群年輕人的到來變得熱鬧非凡。
實踐過程中,隊員們始終以“熱心、耐心、細心”為準則,把村民當親人。一個隊員注意到村里孩子普遍有齲齒問題,專門制作了圖文并茂的護牙手冊逐戶發放,醫療組的同學們每天結束義診后,都會把藥品使用說明用方言標注清楚,方便老人理解。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卻讓村民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關懷。
“這群大學生真是來辦實事的!不僅給我們看病、教孩子讀書,還幫村里干了不少體力活,每天忙到天黑都不喊累。”村支書看著隊員們曬黑的臉龐,心疼又感動。活動結束時,村民們自發來到村委會為實踐隊送行,有的送來自家種的蔬菜,有的把曬干的野花塞進隊員手里,濃濃的情誼在山村的空氣中流淌。
實踐隊隊長在總結會上說:“下鄉服務不僅是付出,更是收獲。當看到老人臉上的笑容、孩子眼里的光,我們深刻體會到‘熱心服務’這四個字的重量。基層需要我們,我們也在基層成長。”隊員們紛紛表示,這次下鄉經歷讓他們懂得了醫學不僅是治病救人,更是傳遞溫暖,未來會帶著這份初心繼續踐行醫者使命。
此次下鄉服務活動,豫北醫學院實踐隊用青春熱情點燃了山村活力,用專業所長解決了實際問題。大家都表示,將以此次實踐為契機,建立長效服務機制,讓更多大學生走進鄉村、服務群眾,讓青春在基層一線的熱心服務中綻放絢麗之花。
團隊名稱:豫北醫學院赴后澗村實踐隊
書院:羲和書院
隊長姓名:宋華茜
通訊員姓名:曹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