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國家語言文字事業發展規劃,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西南大學“語潤彭水·言筑未來”實踐隊近日赴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以“1+5+N”推普模式為框架,以彭水中學為核心推普基地;聚焦“5”大重點領域,從教育、產業、文化、民生和社區五個方面展開推普工作;“N”以多種形式、多種渠道賦能活動落實,讓普通話推廣的觸角在彭水延伸。圍繞“‘普’寫彭水新韻,‘話’聚振興力量”主題,將普通話推廣與地方發展深度融合,讓青春力量踐行在祖國鄉村振興事業的宏偉版圖。
漢葭街道全域調研,傳單科普啟新篇
實踐隊首站抵達漢葭街道辦事處,與當地負責人共同啟動主題實踐活動。在系統了解彭水的歷史脈絡、民俗底蘊及語言使用現狀后,團隊率先在3個社區開展行動:一方面向居民、商戶發放推普傳單,用簡明圖文普及普通話在日常溝通、政策理解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同步推進全域調研,圍繞普通話使用頻率、學習需求、推廣梗阻等核心問題發放問卷并深度訪談。兩天時間里,團隊收集到的海量數據,為后續“精準推普”埋下伏筆,也讓“以語聚力”的理念初入人心。
彭水中學啟蒙領航,“普”通話點亮求學路
在彭水中學的三天里,實踐隊以“‘普’通話點亮求學路”為核心,為學子們帶來別樣的推普課堂。結合升學就業案例,團隊解析了普通話在拓寬成長空間中的關鍵作用,還分享了“趣味學普”技巧,讓枯燥的發音練習變得生動有趣。同時,通過與學生深度訪談,精準捕捉到青少年學習中的痛點——如方言發音習慣導致的聲母混淆、不敢開口的羞怯心理等,為后續“定制化推普”積攢了鮮活素材,讓“寫新韻”的種子在校園里悄然萌芽。
奇瑞4S店職場賦能,規范語言促發展
聚焦“職場語言賦能”,實踐隊第六天走進奇瑞4S店等基層企業。與工作人員圍坐交流時,話題從“如何用標準語提升客戶信任”延伸到“怎樣以規范表達打通合作渠道”:有銷售分享因方言誤解導致的訂單流失案例,也有管理者感慨統一溝通語言后團隊協作效率的提升。實踐隊在交流中提煉出“行業推普指南”,強調普通話作為服務溝通、市場拓展的實用工具價值,讓規范語言成為助力產業發展、“聚力量”的隱形推手。
蚩尤九黎城非遺共生,雙語智慧續文脈
第七天的蚩尤九黎城之行,是一次文化與語言的深度對話。實踐隊在苗繡的一針一線里觸摸文化根脈,在陶藝的旋轉捏塑中感受匠心傳承。與非遺傳承人專題研討時,團隊提出“普通話+方言”的共生智慧:既以普通話為橋梁,讓苗繡紋樣里的民族故事、陶藝巧思中的生活哲學走出大山,被更廣泛的人群知曉;又以方言留存非遺技藝中的獨特表達——如苗繡針法的方言命名、陶藝燒制的口訣俚語,讓“彭水新韻”在語言融合中煥發多元魅力,讓文化根脈在雙語交響中代代相傳。
社區養老院暖心浸潤,溫情互動傳實用
實踐隊第八天走進社區養老院,將“暖心服務”與“推普浸潤”融于日常。送去米、油等生活物資時,隊員們用普通話陪老人嘮家常,從“年輕時的營生”聊到“現在的好日子”;普及防騙知識時,用“騙子打電話會說啥”“咋用普通話報警求助”等通俗表達講案例。溫情互動中,老人們漸漸體會到普通話的實用性——“能聽懂新聞里的政策了”“跟外地親戚視頻不費勁了”。同時,團隊也摸清了方言區長輩學習普通話的現實難點,如聽力退化導致的理解滯后、記憶減退影響的詞匯積累,為精準化推廣打下了溫度與深度兼具的基礎。
團隊成員心得感悟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是多民族聚集之地,亦是旅游勝地,普通話對于溝通和服務都很重要,所以即使推普過程艱辛,我們依舊拼盡全力。參與本次活動,不僅鍛煉了我溝通和組織協調能力,也開拓了我的眼界,了解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于我而言是一段寶貴的人生經歷,也堅定了我繼續推廣普通話的決心。
——王天姣 西南大學“語潤彭水·言筑未來”推普實踐團隊成員
這次實踐,讓我深深觸摸到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力量——它是鄉村振興的隱性橋梁,一頭連著青少年的成長夢,一頭系著老年人的幸福晚年,中間承擔著文化重重的分量。未來,我仍愿繼續做推普路上的微光,用青春聲音,和更多伙伴一道,把生活講得更清晰、把基層日子過得更敞亮,讓語潤鄉村的故事,一直書寫下去。
——李政陽 西南大學“語潤彭水·言筑未來”推普實踐團隊成員
參與此次推普實踐,我深度投入采訪與采編工作,從社區里老人用方言混搭普通話嘮家常,到校園中學生學普的青澀與成長,再到非遺場景下傳承人與普通話碰撞的文化星火,這些真實片段經采訪捕捉、采編凝練,成為推普路上的生動注腳。而團隊協作更是讓力量倍增,伙伴間互補短板、并肩攻堅,讓我明白語言推廣需以傾聽為橋、以協作護航。這段旅程,讓我愿繼續用采訪采編傳遞溫度,讓普通話在鄉土扎根生長,讓更多人看見彭水推普的獨特模樣 。
——國然睿 西南大學“語潤彭水·言筑未來”推普實踐團隊成員
在此次三下鄉的推普實踐活動中,我參與采訪和調研,了解當地普通話使用情況及日常生活:在彭水中學感受學生活力,在養老院知曉老人過往經歷,在蚩尤九黎城體會苗族文化與老師風采。我們通過采訪、問卷收集數據,為總結報告提供核心支撐。團隊成員各司其職、互幫互助,從陌生成為好友,保障活動順利圓滿完成。這次活動像一段旅程,讓我傾聽不同心聲,感受團隊協作魅力,見證普通話融入地方文化,更堅定了推廣普通話、貢獻服務力量的決心。
——李蕊如 西南大學“語潤彭水·言筑未來”推普實踐團隊成員
在彭水推廣普通話的實踐中,我觸摸到了語言的溫度。當養老院老人用低沉的發音練習普通話,當苗繡作坊里方言與普通話交織著講述非遺故事,我忽然明白:我們埋下的不僅是語言種子,更是文化對話的橋梁。這場雙向奔赴的交流,讓我在提升實踐能力的同時,更堅定了用普通話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力量的信念。
——李雨陽 西南大學“語潤彭水·言筑未來”推普實踐團隊成員
參與這次活動,真正走進彭水的山山水水,我才懂推廣普通話不只是語言傳遞,更是架起心與心的橋。語言從無高低,普通話不僅是讓山里的故事走出去,更是讓山外的世界走進來,今后,我將更加堅定的去推廣普通話,為鄉村振興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鄢子軼 中國民航大學“語潤彭水·言筑未來”推普實踐團隊成員
這次實踐活動讓我受益匪淺!從活動策劃開始,每個方案的打磨都加強了我對實踐的思考,而在實操中也提升了自己的溝通和表達能力。在推普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自己,收獲更大的是社會價值的正反饋!感受到了自己的綿薄之力!也希望自己未來能多參加此類活動,讓普通話傳得更遠,讓我們新時代青年的力量發揮得更大!
——余亞洋西南大學“語潤彭水·言筑未來”推普實踐團隊成員
此次彭水之行,八天的足跡串聯起教育、產業、文化、民生的經緯,而普通話正是穿梭其間的絲線,將各方力量編織成鄉村振興的鮮活圖景。當校園里的瑯瑯書聲漸趨標準,當車間里的溝通愈發順暢,當非遺故事乘著普通話的翅膀飛向遠方,當養老院的笑聲里混著新學的詞語——這便是“普”寫的新韻,是“話”聚的力量。未來,西南大學的青年們將繼續帶著這份實踐成果深耕細作,讓語言的春風持續吹拂鄉土,讓每一粒“推普”的種子都能在彭水的沃土上扎根、生長,終成蔭蔽一方的振興之林,讓鄉音與國音和鳴,共譜時代的鄉土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