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充分落實中央《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工程設施方案》的背景下,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始終堅持“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的理念,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主導作用,著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營造鼓勵和保護創新的良好營商環境,為助推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2024年8月14日,湘潭大學法學學部赴長沙知識產權法庭開展有關知識產權訴訟有關情況的調研活動,與黎庭長、左庭長和李法官就知識產權案件訴訟情況進行了訪談。在訪談中,黎庭長就近年來法院有關知識產權案件的工作總體情況進行了介紹,訪談主要圍繞知識產權司法協作、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知識產權保護、涉外知識產權問題以及惡意侵權的懲罰性賠償等論點展開討論。

就有關于知識產權司法協作情況方面,長沙知識產權法庭的李法官向我們介紹到,知產庭與省內的三家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以及高校相關研究人員進行了密切合作,目前已經有相當成熟的合作模式,在技術水平要求較高的專利案件中,引進技術調查官協助事實認定工作;從專家庫(尤其是理工科專家和教授)中挑選人民陪審員參與庭審。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左庭長指出近年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國際市場上處于領先地位,湖南省內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也較為良好,目前轄區內有關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訴訟案件數量還不是很多,但是已經有一些關于無人駕駛的糾紛,當前省內的新能源汽車領域研發力度還在加大,我們法庭也做了充分準備以應對未來相關案件數量可能會變多這一情況。

在有關涉外知識產權糾紛的問題中,左庭長告知調研團隊截止八月,今年的涉外知識產權案件數量大約為30件,主要涉及專利和技術秘密,國內知識產權案件數量接近六百件,涉外知識產權案件主要是侵權案件,大多數以調解的方式解決,實際訴訟的比較少,目前長沙中院正在建設國際調解機構以應對紛繁復雜的涉外知識產權糾紛。對于知識產權的惡意侵權行為及其懲罰性賠償數額認定的問題,李法官表示認定的標準比較復雜,裁判主要以相關法律文件為基準,要根據具體情況來看。如果情節較為惡劣且主觀惡性較大則適用懲罰性賠償,例如可以通過當事人從事行業的性質來判斷其是否對侵權行為存在惡意以及主觀惡性程度,并通過客觀情節來計算賠償基數。

通過本次調研,法學學部暑期實踐團更加直觀的了解到湖南省知識產權訴訟的有關情況,并將會利用所獲取到的信息撰寫相關報告以助力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體系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