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水澧波映法典,產權保護續新章
——湘大法科學子赴常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調研紀實
通訊員:周語涵,張茗鈺,文星哲
6月27日下午,湘潭大學法學學部團委、學生會赴常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宣講調研團以“法護非遺,沅澧傳承”為主題,走進常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與知識產權促進科、運用科和促進科以面對面座談的形式,開啟了一場有深度有意義有收獲的調研交流之旅。

部門職能初了解,協作機制顯成效
在常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促進科科長劉勇、運用科科長張紅照、保護科科長余芳的熱情接待和介紹下,調研團的隊員們對市監局知識產權部門的職能有了初步的認識。各科室以服務為宗旨,讓知識產權的創造、保護和應用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為建設更加全面系統的知識產權體系貢獻力量。
劉勇科長詳細介紹了知識產權促進科在推動知識產權創造和培育方面的工作,闡明政府在知識產權工作方面的服務性質并指出政府必須嚴格貫徹落實黨中央對于知識產權工作的指導與要求,進一步健全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全面提升知識產權服務能力。

針對高校專利轉化與產業相關問題,張紅照科長重點講解了知識產權運用科在促進知識產權轉化和運用方面的舉措,表示常德市在此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也期待未來可以碰撞出更加絢爛璀璨的火花。

我們從保護科余科長處了解到,針對非議知識產權糾紛的案件,政府致力于多元化的解決方式,爭取通過人民調解的方式將矛盾化解在訴訟之前,一方面方便當事人更快更好的解決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對我國司法資源的一種節約與保護。借鑒“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與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經驗,建議在非遺保護中引入行政調解與司法銜接,降低維權成本。此外,余科長還向隊員們介紹了多部門協作的保護機制。這種機制打破了部門之間的壁壘,實現了信息共享、協同執法,大大提高了知識產權保護的效率,使保護效果更加顯著。
互動交流解疑惑,多維度探討知識產權
經過對部門職能的初步了解和對《2024年常德市知識產權發展和保護狀況》白皮書的研讀,在隨后的答疑解惑環節中,隊員們踴躍提問,與三位科長就知識產權領域的多個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首先,三位科長就“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的內容和成效展開詳細說明。其中,劉勇科長解釋道,監管主體通過采取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人員和及時公開抽查情況以及查處結果的方式,有效避免了在侵犯知識產權的調查過程中人為因素的干擾,杜絕徇私枉法,提高了監管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接著,余芳科長就《白皮書》中提及的“對淘寶、抖音等線上多發侵權行為開展網絡專項監測”進行舉例說明。通過引用不法商販冒用“漢壽甲魚”之名銷售其他產品的例子,余芳科長向大家展示了線上保護知識產權的途徑,也讓隊員們了解到對知識產權的侵犯離生活并不遙遠。

之后,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知識產權的側重點差異的問題,張紅照科長回答道:“非遺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知識產權則是一種法律賦予的權利,用于保護創新成果。二者雖然屬性不同,但在非遺產業化的過程中存在著范疇的交集。”隨后,張紅照科長以常德市的一些非遺項目為例,說明如何通過知識產權保護手段,來推動非遺的傳承和發展。例如,將非遺產品的制作工藝申請專利,或將非遺品牌申請商標以在市場競爭中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和創新性。
最后,面對隊員們提出的高校專利轉化問題,張紅照科長建議加強高校與本地產業的適配性。他說:“高校擁有豐富的科研資源和創新成果,但有些專利可能與市場需求脫節。因此,高校在進行科研選題時,應充分考慮本地產業的發展需求,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讓專利技術能夠更好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調研感悟深,青年擔當勇踐行
這次座談會讓與會隊員們對知識產權和非遺文化的法律保護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明確了知識產權與非遺文化保護兩者側重點的差異,為后續調研工作打開了多元視野、明確了前進方向、奠定了實踐基礎。同時,在座談會上,通過各位專家領導的講解,隊員們切實感受到了社會各界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做出的努力,尤其是市監局各部門在履行服務、管理雙重職責時的探索與嘗試。作為法學專業的學習者和新時代文化的傳承者,隊員們都希望能將專業所學融入實踐,為知識產權保護貢獻青年力量。未來,我們湘大法科學子還計劃通過開展知識產權和非遺法律保護宣傳活動等方式,向社會公眾普及知識產權知識,增強全社會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沅水澧波映照著法典的光輝,我們將以此次調研為契機,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用法治思維和專業知識,為知識產權保護和非遺傳承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讓沅澧大地的文化瑰寶在法治的護航下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