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伴著晨曦微光,山東大學“衛夢山音”支教調研隊走進了當地廣闊的枸杞田。隊伍此行目的不僅是傳授知識,帶給孩子們愛和希望,更是深入田間地頭,開啟一堂別開生面的“勞動教育實踐課”。隊員們在當地村民的帶領下,親身體驗枸杞采摘,以此作為深入了解中寧支柱產業與鄉土文化的第一課。
枸杞是中寧的金色名片,更是當地經濟的命脈。采摘現場,紅艷飽滿的果實綴滿枝頭,清香四溢。村民們化身“田間導師”,熱情地向這些“學生老師”們傳授采摘手法與種植門道。從枸杞的悠久種植史聊到蓬勃發展的現代產業,從傳統的藥用價值談到當代的養生理念,生動地講述讓支教隊員深刻體會到小小枸杞承載的厚重底蘊與中寧人民的勤勞智慧。這堂扎根泥土的實踐課,讓每位遠道而來的隊員親身體驗了農業勞作的艱辛與喜悅,也拉近了他們與這片土地的距離。

(圖為隊員在當地村民指導下學習采摘枸杞 。程旸 供圖)
下午,支教隊將田間的見聞巧妙融入課堂。在學校的教室里,支教隊為孩子們帶來了主題為“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課。借助精心準備的圖片與史料,支教老師從張騫鑿空西域的壯舉講起,生動描繪了這條古老商路在連接東西方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孩子們全神貫注,踴躍提問,課堂氛圍活躍。
(圖為隊員在課堂上講解絲綢之路歷史,孩子們積極互動 。陸紀宇 供圖)
課堂的高潮是支教老師將上午的實踐與歷史知識自然銜接。“大家知道嗎?”隊員張麗敏拿起上午采摘的一顆枸杞,“我們中寧的寶貝—枸杞,也曾是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傳播到世界各地的‘東方紅寶石’。” 孩子們的臉上瞬間展現出驚喜與自豪。張麗敏強調,枸杞不僅是大自然的饋贈和家鄉的驕傲,更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對外交流的一個閃亮符號。在隨后的分組討論中,孩子們積極發言,探討絲綢之路在促進中外經貿往來、文化交流融合上的不朽意義,思想的火花在教室中碰撞。

(圖為隊員講解枸杞從絲綢之路向東傳播的歷史。程旸 供圖)
這一天充實而富有深意。上午的枸杞采摘活動,是支教團隊精心策劃的勞動實踐環節,旨在通過親身體驗,使隊員深入了解中寧的地域特色與產業基礎,感受鄉村振興的真實脈動,為后續教學注入更接地氣、更富情感的內容。下午的歷史課堂巧妙地將地方特產融入宏大的歷史敘事,有效激發了學生對家鄉文化的認同與民族自豪感,讓本次支教行動超越了單向的知識傳授,成為一場扎根鄉土、貫通古今、促進師生共同成長的心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