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塔里木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邊疆情?衛國志宣講團”志愿者團隊走進奎屯市愛心養老院,開展“尋訪老黨員足跡,傳承兵團精神”實踐活動。通過與奎屯市人大代表、暖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張云同志深入交流,團隊成員近距離感受老黨員的奮斗歷程與初心使命,以榜樣力量激發青春擔當。
一、初心故事憶崢嶸,奮斗歷程勵青春座談會上,張云同志分享了人生歷程:90年代大學畢業后入奎屯市商業局,憑“四勤”成長;2002年企業改制,放棄行政崗,用3萬元買斷工齡款創業,3個月自學摩托維修,10年發展為全國知名4S店,帶動20余名下崗職工和少數民族青年就業。2016年轉型養老業,投七八百萬元辦5家養老院,疫情期間堅守60余天照料老人,詮釋“替世上父母解難,幫天下兒女盡孝,為黨和政府分憂”初心,她認為下崗不是終點,奮斗能創造幸福。
圖為志愿者們認真聆聽張云同志人生歷程故事
二、公益情懷顯擔當,紅色精神潤人心張云堅持“做企業既要掙錢,更要做事”,公益之路未停歇:每年資助華東理工大學一名孤兒學生6000元學費,為困難孤寡老人、退役軍人親屬減免養老費用超60萬元,個人捐款30-40萬元,還帶動企業參與公益,踐行黨員使命。她在養老院設黨員學習陣地,作為奎屯市連續三屆人大代表,她始終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榮獲自治區勞動模范、全國五好文明家庭等多項榮譽。后勤工作人員感慨:“張書記常說‘細節見真心’,她的公益心感染著我們每個人。”
圖為志愿者聆聽張云同志講述公益歷程
三、殷殷寄語寄厚望,青春接力續華章“第一要認真學習,第二要誠實做人,第三要學一行、愛一行、鉆一行,最終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張云同志對志愿者們提出殷切期望。她鼓勵青年要不怕吃苦、善于積累,在擇業中保持韌性,在學習中開闊眼界。志愿者們紛紛表示,張云同志“在逆境中堅守、在順境中奉獻”的精神,正是兵團精神的生動體現。”
圖為張云同志對青年寄語
四、躬身實踐傳精神,青春力行筑擔當活動期間,志愿者們還身體力行,幫助張云同志在怡沁里小區開展環境清潔服務,以實際行動踐行奉獻精神。他們佩戴手套,細致擦拭設施、清掃角落,讓養老院環境更加溫馨整潔,用青春力量傳遞溫暖與關懷。
圖為志愿者們在怡沁里開展清潔服務場景
此次尋訪活動讓志愿者們深刻理解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兵團精神內涵。張云同志的故事如同一本鮮活教材,指引青年以初心映初心,激勵青年用行動續擔當。塔大化院學子將繼續以榜樣為鏡,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動力,讓紅色基因在青春實踐中代代相傳,用腳步丈量邊疆土地,以實干書寫青春擔當。
文 |馬小梅 攝 |曹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