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風掠過鄉野,將"雛鷹計劃"暑期社會實踐的第四天釀成一幀幀生動的剪影。當"青春聚力擔使命,鄉村振興踐初心"的主題旗幟在晨光中舒展,隊員們帶著精心準備的課程,為鄉村的孩子們鋪開了一片充滿溫度與思考的天地。
隊員陳詩涵的生死教育心理課,像一場溫柔的叩問。她坐在孩子們中間,輕聲拋出"生命最后一天"的假設,午后的陽光透過窗欞,在孩子們澄澈的眼眸里投下細碎的光斑。有人說要把書包里的糖果分給同桌,有人說想牽奶奶的手再走一次放學路,那些稚嫩的答案里,藏著生命最本真的重量。"生命的刻度從不是長度的競賽,而是每粒沙落下時的重量"原來認真對待每一個當下,就是對生命最好的致敬。


隊員呂語萱的美工課上,彩紙與剪刀的碰撞聲里,流淌著關于守護的故事。她講起守水人日復一日沿著河道巡查的身影,講起干涸土地上裂開的紋路,孩子們的小臉上漸漸凝起專注。當護水承諾卡的輪廓在指尖成形,"節約用水"四個字被一筆一劃寫在紙上,仿佛揣著一個沉甸甸的約定,讓愛水護水的意識,順著指尖的溫度滲進心田。


隊員王楹的醫學課上,白色的繃帶在孩子們手中流轉。她先在模型上演示,指尖翻飛間,繃帶便穩穩裹住"傷口","繞圈時要輕要勻,就像對待每一個需要呵護的生命"。那一圈圈纏繞的不僅是繃帶,更是"慎重"二字的分量——原來細微處的嚴謹,藏著對生命的尊重。

"雛鷹計劃"的隊員們用青春的熱忱,將知識與情懷織進鄉村的夏日,而這些播撒在課堂里的光,終將在未來的日子里,綻放出助力鄉村振興的絢爛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