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蘇州城市學院“智享未來?AI伴老”團隊帶著滿滿“黑科技”,走進姑蘇區南環第二社區。這場青春與銀發的碰撞,讓智慧養老不再是遙遠概念,而是觸手可及的溫暖。?

智能矩陣亮相:打開未來生活盲盒?
服務型機器人演示擦窗疊被,陪伴機器人播放懷舊戲曲,醫療機械臂模擬測血壓——團隊借助視頻生動講解,把智能設備變成“生活助手”。社區居民宋叔叔看著機械臂靈活做菜、做家務的視頻直拍手點贊:“這效率可比我自己動手快多了!”講解結束后,在未來期望留言環節,留言卡上:“希望能有會講蘇州話的機器人來提醒吃藥”“操作最好說話就能控制”的筆跡,成了陪伴機器人未來最珍貴的需求圖譜。

機器狗“笨笨”互動:科技卸下鎧甲見溫情
“笨笨來啦!”隨著機械音響起,機器狗邁著小碎步竄到前排。李叔叔伸手,笨笨立刻伸出爪子握手回應。吳阿姨笑著問:“蘇州今天多少度?”笨笨馬上報出實時氣溫,隨后又流暢答出李叔叔隨口出的加減題。“原以為是冷冰冰的機器,沒想到這么聰明體貼會撒嬌!”吳阿姨的話,道破了這場互動的魔力——科技卸下鎧甲,露出了溫柔的內核。根據操作員的指令,笨笨跟著輕快的《小蘋果》節奏,左右搖晃著身子跳起了舞,逗得滿堂喝彩。?

問卷傳心聲:情感聯結成科技適老內核
桌前,團隊成員耐心地幫視力不好的長者填寫問卷。“您最希望智能設備具備什么功能?”“要是能隨時和孩子打視頻就好了,這樣我天天帶著!”王奶奶的答案,與多數長者不謀而合——比起常規的健康監測,跨越代際的情感陪伴才是銀發群體對智能設備的核心期待。這些飽含生活溫度的回答,正重塑“適老化設計”的內涵:不是簡單的功能精簡,而是讓科技成為維系親情的橋梁。

扭扭棒綻芳華:科技之外的代際共融
活動室里,團隊技術骨干徐穎同學手持扭扭棒,耐心示范如何彎出靈動的梅花:“王阿姨,您看像這樣輕輕旋轉手腕!”長者們圍坐成圈,指尖靈活穿梭,有人哼著小曲調整花瓣,有人和同伴分享創意。技術員們半蹲在座椅旁,時而幫著固定花朵,時而舉起手機幫叔叔阿姨們記錄精彩瞬間。當張爺爺成功做出立體花枝時,周圍響起陣陣贊嘆。滿屋“花束”高舉的剎那,飛揚的銀發與絢麗的花束相映成趣,科技帶來的新奇體驗與長者們發自內心的歡笑,共同繪就溫暖畫面。

此次“智享未來·AI伴老”實踐活動,正是科技與養老最美的模樣:青年以創新銳氣對接銀發智慧,在互動中打磨出既懂技術又貼人心的答案。這場代際對話里,學子讀懂了長者的期盼,長者也接納了科技的溫度。當這樣的雙向理解成常態,“科技賦能、溫情守護”便會從愿景走進日常,化作長者們一句笑著的“真方便”——這,便是技術向善最樸實的見證。
圖片:葛宇潔、徐穎、宋亞楠
文字:吳安然、姜苗苗
指導老師:胡雅倩、沈曉彤